泰国海难亲历者联合海大共呼吁:水上应急教育从小做起!救生衣这样穿戴!(附真人视频演示)

2024-01-20

  原标题:泰国海难亲历者联合海大共呼吁:水上应急教育从小做起!救生衣这样穿戴!(附真人视频演示)

  当地时间5日下午5点45分左右,两艘共载有127名中国游客的游船在返航普吉岛途中发生倾覆,目前已造成41人遇难,这中间还包括13名儿童。晨报记者当时正携一家人在普吉旅游,经历了海上大风暴的惊魂150分钟后平安靠岸。

  平安归来后,当事人联系到海大,和我校的老师同学们一起呼吁:起码从小学开始,就要进行救生衣使用,海上遇险,海上逃生等应急方面的知识教育和演习,使全民掌握应急逃生知识。

  泰国普吉海难发生时,晨报记者正休假携一家人在普吉旅游,当地时间5日下午4点半到7点,在从普吉皇帝岛途经珊瑚岛回程的海域上,晨报记者和全船几十位中国旅客,经历了海上大风暴的惊魂150分钟,万幸的是,最终平安靠岸。

  泰国普吉海难发生时,晨报记者正休假携一家人在普吉旅游,当地时间5日下午4点半到7点,在从普吉皇帝岛途经珊瑚岛回程的海域上,晨报记者和全船几十位中国旅客,经历了海上大风暴的惊魂150分钟,万幸的是,最终平安靠岸。

  令人扼腕痛心的是,当地时间5日下午5点45分左右,两艘共载有127名中国游客的游船在返航普吉岛途中,突遇特大暴风雨,分别在珊瑚岛和梅通岛发生倾覆。目前已造成41人遇难,这中间还包括13名儿童。

  当地时间5日下午4点半左右,晨报记者一家人以及其他30多位乘客乘坐的“海角七号”游船,从普吉皇帝岛返航,不到数分钟即有大风雨袭来,风浪随之变大。之前上船时因为天热,救生衣又湿,大家纷纷把救生衣脱下,挂在船头晾干。

  大风浪袭来之时,晨报记者和别的部分乘客当即提出,让船员帮忙把救生衣发还给大家,在狂风巨浪中,船上的大人孩子,任何一个人都穿上了救生衣,最终有惊无险。

  “你们这个做法太对了!救生衣就是救命衣!这也是所有船只都要强制配备救生衣的原因。”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水上训练中心董文海老师告诉晨报记者,海上逃生两个最大的风险,一是溺水,二是体温丧失。

  因为救生衣首先能够给大家提供浮力,不管是否会游泳,穿上救生衣,就可以让身体浮在水面上;救生衣的另外一个作用是:能快速把口鼻抬出水面,让风浪不至于进入,发生溺水。救生衣还能减缓体温的丧失。

  此外,救生衣还提供了增加搜救机会的附件,包括反光带、口哨和自亮灯,口哨用于水中向搜救人员发出信号,自亮灯入水后遇水则发出闪光,向搜救人员表明遇险人员位置。

  董文海介绍,目前常见的救生衣有两种,一种是充气式的,一种是固体浮力式的。前者大多数都用在工作中防止相关人员落水,后者主要在海上求生中使用,大多被客船采用——晨报记记者在普吉时,船上确实都是固体浮力式的。

  董文海表示,按规定,救生衣的设计要使75%以上初次使用救生衣的人,在没人指导的情况下,一分钟内就能快速穿好,一般救生衣的正前方有一个简单的图示,能告诉不熟悉的人如何穿戴。“同时,按规定,如果乘客要在船上呆上超过24小时,船只就必须安排讲解救生衣的穿着方式,或进行示范。航程不超过24小时的,也最好要简单讲解救生衣的穿法。”

  董老师讲解了救生衣的穿戴要点:“救生衣有两种穿戴方式:一种是系带式的,只要按照图示,像穿马甲一样穿上就可以,注意把反光带朝外,并且在穿上后把系带打上死结,这是为避免漂浮过程中,人失去知觉,系带脱落。”

  晨报记者在普吉出海时,穿的是另外一种:卡扣式的救生衣。“现在还有一种卡扣式的救生衣,除了胸部的卡扣,还有腰部和跨部的卡扣点,通过腰部牵引到跨部,卡好,收紧。这种设计主要是防止跳船时,冲击较大,脖子受伤。”

  董文海表示,根据体重,救生衣有三种标准,小于15公斤的孩子要穿婴孩式救生衣,15-43公斤要穿儿童式救生衣,43公斤以上穿成人救生衣,“不同人群一定要选择比较适合的救生衣,如果救生衣过大,可能会从身上直接脱落。”

  为了更好演示,9日下午,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水上训练中心还拍摄了关于如何正确使用救生衣的视频,发给晨报。

  董文海说,救生衣确实就是救命衣,穿上救生衣就可以有效的预防溺水,因为在海里一旦呛水,一个海浪打上来就会失去知觉,水性再好也没有用!

  但最终能否获救,取决于两大因素:首先,海上天气情况较好,援助较为顺利;第二,水温情况。“人在水中,体温的流失速度是在空气中的26倍。在零到2度的水温下,一个人存活的时间只有45分钟;水温超过15度,存活时间在一天左右;水温超过20度时,体质较好的人,存活时间可能会更长。”

  因此,董文海也提醒,去热带旅游,尽管一般穿的都是短袖,如果有出海计划,也最好要带上长袖衣服,万一海上遇险,赶紧穿上长袖或厚衣服,因为衣服和皮肤之间能形成保温层,降低体温丧失的速度。

  “普吉海难”事件给我们补上了沉重的一课,作为亲历者,晨报记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水上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生死之外,再无大事。在此,晨报记者也和董文海及上海海事大学的老师同学们一起呼吁,起码从小学开始,就要进行救生衣使用,海上遇险,海上逃生等应急方面的知识教育和演习,使全民掌握应急逃生知识。

  提高亲水安全意识,普及海上逃生技能,从小普及,人人普及。让孩子知道,一上船就要穿好救生衣,出现危险的情况到底该怎么做?这样的教育,在所有教育中,才是重中之重,刻不容缓!

  2、认真观看船上工作人员演示的救生衣正确穿戴方法;船上一般会在明显的区域张贴救生衣的穿戴方法,上船后认线、水上活动期间,建议全程穿戴救生衣,尤其是在小船或甲板上活动的时候;

  4、救生衣穿戴过程中注意所有可以收紧的装置,一定要收到最紧,防止跳水过程中,救生衣脱落或对人体颈部的伤害,例如救生衣为系带式,则胸前系带应打死结;如为卡扣式,卡扣扣好收紧;如有防入水冲击胯带,则胯带应背后经胯下穿过,与腰部卡扣扣上。

  1、了解旅游目的地该季节的气候、海况情况,例如夏季是东南亚地区的雨季,雨水多,台风多,海上风浪大等情况;

  2、参加水上项目前,收听当天天气预报(如果天气预报为城市的天气预报,而不是海域的,通常海上风力要比陆地强),掌握出海海域天气情况,如有预警,取消行程;

  3、对于有婴孩、儿童一起出海的家庭,建议携带便携式充气救生衣,以防船上不配备该种救生衣;

  4、准备必要的药品,例如晕船药,创可贴等;携带适当的衣物,用于水中保暖。

  2、上船后,第一时间向船员索取救生衣或了解救生衣的存放点,熟悉船上环境并查看船上逃生路线以便紧急状况下逃生;拿到救生衣后,应检查救生衣的状况,学会正确穿戴救生衣。

  3、选择合适的救生衣并尽快正确穿戴。甲板活动期间,建议全程穿戴救生衣,尽可能的避免在船舷边缘附近活动,防止意外落水,尤其是大风浪情况下。

  4、通常船上是最安全的地方,尤其是船越大越安全,即使遇到大风浪的时候。因此,遇到大风浪后,可以及时把携带的保温衣物穿上并正确穿戴救生衣,服从船员指挥,通常在船长宣布弃船之前,不要盲目跳水求生。即使宣布弃船后,也要听从船员指挥,有序的通过救生艇筏弃船。跳水求生是不得已的办法。

  5、跳水前,应把不必要的物品取下,例如眼镜、高跟鞋等带有尖锐部分的物品,尽可能地选择离水面低且远离船尾推进器的地方跳下;跳入水中后,游泳到与大船一定距离的水域后,采用减少热量散失HELP姿势待命,待命过程中,大家尽量多人围在一起,蜷缩身体,增大获救机会,避免盲目游泳,保存体力;待救生筏自动释放后爬到救生筏上休息,减少活动,保存体力。

  6、如逃生时无救生衣,应尽可能寻找周围能提供浮力的物品,如泡沫箱、冲浪板、救生圈、大的矿泉水瓶等。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