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船舶救生设备

2024-03-25

  第六章 船舶救生设备 救生设备是指船舶配备的用于在紧急状况下从遇难船舶迅速撤离并逃离危险区域, 或对遇难船员实施救助, 以及在遇险状态下, 可迅速发出信号通知临近船舶和陆上搜救中心的设施和装备。 在众多的海难事故中, 救生设备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为海上人命安全救助发挥了巨大作用。 从 1 91 4 年 TITANIC 事故后诞生的第一版 SOLAS 公约开始, 在各国政府、相关国际组织和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下, 海运船舶救生设备的发展日趋完善, 安全标准得以逐步统一和提高。 救生设备在航运实践中的重要性, 以及国际社会对海上人命安全的日益关注, 决定了在船舶安...

  第六章 船舶救生设备 救生设备是指船舶配备的用于在紧急状况下从遇难船舶迅速撤离并逃离危险区域, 或对遇难船员实施救助, 以及在遇险状态下, 可迅速发出信号通知临近船舶和陆上搜救中心的设施和装备。 在众多的海难事故中, 救生设备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为海上人命安全救助发挥了巨大作用。 从 1 91 4 年 TITANIC 事故后诞生的第一版 SOLAS 公约开始, 在各国政府、相关国际组织和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下, 海运船舶救生设备的发展日趋完善, 安全标准得以逐步统一和提高。 救生设备在航运实践中的重要性, 以及国际社会对海上人命安全的日益关注, 决定了在船舶安全检查中必须很重视对救生设备的检查, 通过不断加大检查的广度和深度, 对发现的缺陷予以严厉处理, 来保证船舶救生设备在开航前、 整个航行过程中始终处于立即可用状态, 因此, 在船舶安全检查中, 救生设备是检查的主要项目之一。 本章主要介绍了对救生设备做安全检查时的一般要求、 各种救生设备和设施的配备、检查要点和方法、 常见缺陷以及缺陷处理原则。 第一节 检查依据和一般要求 SOLAS 公约第 III 章以及后来被纳入强制实施的 LSA 规则, 是国际航行船舶救生设备实施安全检查的依据。 现行的 1 974 年 SOLAS 公约第 III 章沿袭了 1 960 年 SOLAS 公约的内容, 共 3 节 38 条, A 部分包括了适用于所有船舶的一般要求, 并根据船型、 设备、 构造特征规定了应配备的救生设备, 以及确定其容量的方法、 维修及随时可用的条款, 并有应急和例行演习的程序; B、 C 部分分别针对客船和货船规定了附加要求。 公约生效后, 对第 III章进行了多次修正, 1 983 年和 1 996 年进行了两次最重要的修正, 分别对第 III 章的条款进行了改写和重新编排。 为保障海上船舶及人命财产的安全, 防止水域环境污染, 履行国际公约规定的缔约国义务, 我国政府颁布了与船舶救生设备有关的法律、 法规、 技术规范, 在对中国籍船舶实施安全检查时, 需要引用技术规范作为实施检查的技术标准。 在我国先后于 1 992 年、 1 999 年、2004 年颁布的法定检验技术规则中, 关于救生设备的技术规范, 国际航行船舶与国际公约要求基本一致, 而国内航行船舶则根据我们国家海区、 船舶的真实的情况与国际公约要求有所差别。在船舶安全检查中, 对本章介绍的检查要求, 要注意根据船舶航区、 建造年月 选择适用的技术规范, 并予以区分。 一、 SOLAS74 公约各修正案的适合使用的范围 SOLAS74 公约第 III 章的条款从 1 980 年生效起经过多次修正案替代或更新, 由于公约附则条款及其修正案对不同建造年份的船舶均具有不一样的效力, 因此, 在检查中要注意按照船舶的建造年份, 来具体的引用公约及其修正案条款, 否则, 在适用公约条款时会造成错误。 公约各修正案对第三章的修改内容和适合使用的范围见下表: 年份 修改内 容 适用 范围 现有船舶要求 生效 条件 1 974 80 年 5 月 25日 或以后安放龙骨或处于相应建造阶段的1 、65 年 5 月 26 日或以后安放龙骨或处于相应建造阶段的船舶, 适用于 60 年 SOLAS 中新船所适用的各项要求; 2、65 年 5 月 26 日以前安放龙骨或处于相应建造阶段的船舶, 在合理和可行的范围内尽早地符合 60 年 SOLAS1 5 国+世界商船总吨位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