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海史上的勋绩——海上救生火箭

2024-01-26

  旨在向全国广大群众,特别是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广大青年,遍及科学技术知识,昌盛科普创造,启迪思维,...

  火箭,是当今最有用的航天发射东西,能够把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等发射上天,送入预订轨迹。火箭也被应用于军事,成为顶级的长途射杀兵器;火箭同样是有用的海上救生东西,救过不少海上遇险者,在帆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勋绩。

  海上救生火箭的前史可追溯到1807年12月29日。那天,大西洋上狂风怒吼,波涛汹涌。英国皇家水兵的一艘装有大炮的木质战舰“埃恩森号”,被风刮到英伦岛最西端的彭赞斯角,在离海岸100多米处停滞了。这一带沿岸处处树立着花岗岩峭壁,海底也布满了凹凸不平的岩石。战舰跟着波涛波动着,船壳很快就被海底岩石撞破,船身歪斜,战士水手乱作一团,纷繁跳海逃生。但船上只带着2只小型救生船,无法包容许多的避祸者,致使100多人在那次悲剧中丧生。站在沿岸峭壁上的人们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埃恩森号”逐渐淹没。

  在观看的人群中,有一个刚30出面的年青人,他便是救生火箭的首创者亨利·特伦格罗斯。“埃恩森号”淹没的惨景不时影响着亨利的心。他几乎不敢相信在离岸这么近的当地,竟然有100多人在众目睽睽之下丧生。莫非在峭壁树立的海岸,在岸上无法派出救生船的情况下,就没有其他解救办法吗?

  亨利堕入苦苦思索,后来他想到假如能从峭壁上把一些绳子抛向“埃恩森号”,不少水手就能沿着绳子爬上岸来,这一定能使不少罹难者逢凶化吉。但用什么办法才能把绳子抛到100米以外的船上呢?他想起了200多年前古罗马人运用的办法。

  早在公元前2世纪,一名叫朱利·内帕斯的罗马帆海家就曾试过用一种弹弓,把绳子从一艘船抛到另一艘船上。朱利在帆海时发现,把绳子抛向其他船要费很大的劲,并且只能在近距离内操作。因而,他在桅杆上制造了一个很大的弹弓,而绳子的一头系上一个重物,这样弹弓就能把绳子送到适当远的当地。操作娴熟后,还能很精确地操控射程。用这种办法很简单使两艘在海上飞行的船挨近,或许让人们凭此从一艘船上走到另一艘船上了。这种办法由罗马传到迦太基后,不少迦太基的海盗船都装上了这种弹弓设备。

  亨利的父亲逝世之后,他获得了4000英镑的遗产承继权,他决定将这笔钱用来做海上救生的实验经费。他先实验了弹弓,但发现在逆风中光靠弹弓的力气难以把绳子发射到100米之外,所以他又想到了火箭。

  其时,英国军界渐渐的开端运用威力较大的火箭。英国皇家戎行在与拿破仑的战争中,是运用火箭的杀伤力,击退了拿破仑戎行的进攻。既然如此,这种时尚玩意儿为什么不能用来把绳子发射出去呢?

  亨利是位想做就做的人,他当即着手实验。由于他一向严守隐秘,没有人知道他的研讨办法和进程。后人只知道他耗尽了所得的遗产,最终总算在大众面前演示了他的研讨成果。那是一只铁皮做的帆海箱,里边放有火箭、火箭发射设备、绳子、软木救生衣、滑轮等物品。揭露扮演时,火箭成功地从岸上把绳子发射到了100米以外的船上。这便是前史上最早的海上救生火箭。

  当然,亨利创造的救生火箭有许多缺陷。由于他运用的火箭大多是从市场上买来的,所以在实践运用时命中率较低,往往不能完成任务。

  惋惜的是,亨利还来不及改善他的救生火箭,就被病魔夺走了生命。尽管他制造的救生火箭没有被实践运用过,但他的创造创造却启发了后人使救生火箭的改好久盛不衰,并给帆海人带来了无量好处。

  1966年10月22日,大英博物馆在留念亨利时,发射了一枚当年他制造的,保存了146年之久的火箭,成果仍能把绳子抛射到很远的海面上。这表明亨利的功劳是适当巨大的。

  亨利研讨救生火箭的开拓精神鼓励了不少后人。1821年,一名叫作约翰·丹纳德的英国人以为,亨利运用的火箭质量太差是导致救生火箭不能有用的根本原因。但他非常敬重这位开拓者的忘我奉献精神,下决心承继死者的遗愿,研发了一种重约5.4千克的新式火箭。

  实验证明,这种新式火箭效果很抱负,几回揭露扮演都博得了各方的好评。1838年,约翰取得了救生火箭的专利权。之后,丹麦海上救生安排很多地购买了约翰制造的海上救生火箭,作为常备的救生东西。

  1891年,在约翰逝世40年今后,他制造的救生火箭成功地解救了“伊贝克斯号”客轮上的50余名乘客。

  世界上第一个经解救生火箭的人是英国人亚历山大·卡特。亚历山大见约翰研发出来的救生火箭很有有用价值,就开端很多制造和出售,想靠经解救生火箭来赚一大笔钱。

  亚历山大首要设立了一个制造工场,并于1840年在伦敦开了一家店肆来出售救生火箭。但其时大多数船主对乘客的安全极不注重,且把赢利看得很重,致使亚历山大开办的救生火箭店生意一向很清淡,最终被逼关门。

  能够说,亚历山大在生意上是失利的,但他也因而而得到荣誉。在亚历山大于1840年开端经解救生火箭到1852年完毕,合计12年,这期间救生火箭总共救出了55名海上罹难者。为此,荷兰王子费雷德里克特颁发给亚历山大一枚银质奖章。此外,亚历山大还得到了法国帆海和殖民大臣送来的300法郎奖金,由于他的火箭救出了不少法国籍的水手。

  20世纪初,英国人斯凯墨里对海上救生火箭做了严重变革。其技术革新有两大特色:一是救生火箭发射的是一只特制的小铁锚,铁锚后边系着一条绳子;二是改成反向发射,即救生火箭用于船上,直接向海岸发射。

  这样,当在近岸飞行时的船舶遇到停滞、触礁等危急情况,船上人员无须等候岸上救援,就能立刻将救生火箭向岸上发射,锚齿捉住岩石后,人们就能够沿着绳子爬上岸了。通过屡次实验,人们发现这种救生火箭很有用。斯凯墨里也因而得到了英国帆海学会的金质奖章。

  斯凯墨里的救生火箭不仅在20世纪初的远洋船上得到遍及运用,连闻名的南极探险家萨克莱登爵士的“耐久号”探险船上,也配备着斯凯墨里的救生火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皇家水兵在诺曼底战争中也运用了斯凯墨里的救生火箭,把带绳梯的锚发射出去,钩住岸上的峭壁,让一些突击队员沿着绳梯爬上岩石。

  1858年,俄国彼得堡的火箭学会会长斯塔尼诺夫制造的两节救生火箭,能把绳子发射到更远的当地。普鲁士皇家焰火研讨会也制造出了救生火箭,并远销西班牙和土耳其。

  1977年,伦敦科学博物馆收到了一位财主赠送的一批古代医疗仪器。在处理和分类时,工作人员意外地发现在一只木箱内,装有带火药的火箭、火箭发射设备、绳子等物品。究其来历,工作人员最终承认这是一个名叫肯尼汉的美国人在19世纪末制造的救生火箭。这种火箭的特色是,发射设备特别讲究,可用三脚架支撑起来,整个箱子非常轻盈,可贴身带着。这一发现证明了美国也是较早运用救生火箭的国家之一。

  20世纪70年代开端,海上救生火箭所发挥的效果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现在,有些国家依然把火箭用于海上解救,但其运用办法与曩昔彻底不同了。

  解救中心收到海上罹难船舶的呼救信号后,当即用火箭将摄像机发射到船舶罹难海区的上空,摄像机由降落伞挂在空中摄像,并将所摄的图画即时发回地上解救中心。指挥人员在电视屏幕上可一望而知地看到罹难现场的实况,据此安排和指挥解救。

  现代“救生火箭”与卫星海上救难体系比较,其摄像愈加清楚和灵敏,但对火箭射程以外的罹难船舶则力所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