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关于发布专业救助船舶调度指挥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4-02-20

  交通运输部北海、东海、南海救助局,烟台、上海、广州打捞局,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东海第一、第二救助飞行队、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

  现发布修订后的《专业救助船舶调度指挥管理办法 》,请遵照执行。原《专用救助船舶调度指挥管理办法》(交救发〔2003〕265号)同时废止。

  第一条为保障我国海上或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的国内外船舶、海上设施和航空器等遇险时的人命、环境和财产的安全,规范专业救助船舶的调度指挥和管理,根据交通部等国务院六部委下发的《救助打捞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制定本规定。

  第三条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以下称部救捞局)下设交通运输部北海、东海、南海救助局,对专业救助船舶按隶属关系实行集中统一调度指挥和管理。

  各救助局按《救助打捞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规定,对我国海上和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的救助,实行分区负责。

  (一)交通运输部北海救助局负责绣针河口(北纬35度05分10秒、东经119度18分15秒)至平山岛北端(北纬35度08分30秒、东经119度54分30秒)的连线秒纬度线以北水域;

  (二)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负责绣针河口至平山岛北端的连线秒纬度线度方位线以北水域;

  (三)南海救助局救助基地为:广州、汕头、深圳、阳江、湛江、北海、海口、三亚、西沙。

  第五条部救捞局对担负救助待命任务的专业救助船舶实施统一部署,下达年度救助待命计划。

  在台风季节、冬季、春运、国家重大活动及法定节假日等重要时段及有特殊需要时,部救捞局可视需要临时调整待命部署,加强救助待命力量。

  第六条在渤海湾、舟山水域、琼州海峡重点海域和成山头、长江口、台湾海峡及珠江口等事故多发海域要优先安排技术状态好、抗风能力强的大功率专业救助船舶待命。

  第七条专业救助船舶待命点按照“关口前移、站点加密、动态待命、随时出击”的原则,尽可能前移到事故多发海域,靠近主航线、港湾、海岛锚地等水域。

  第八条部救捞局根据海况、海难事故分布、船舶通航密度等因素对专业救助船舶的待命位置做动态调整。

  (一)在救助局救助指挥值班室的统一调配和指挥下,担负在我国海上和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的国内外船舶、海上设施和航空器等遇险时的人命救助;

  第十条专业救助船待命实行以动态救助待命为主、动态与静态救助待命相结合的方式。

  第十一条专业救助船待命期间,按照《专业救助船舶、应急反应救助队训练与考核大纲》的要求实施训练,逐步的提升救助技术水平和能力。

  第十二条专业救助船待命期间船员和救生员须全员在位;船舶(包括设备、器材和救生装备)技术状态良好;食品、燃物料储备能维持15天;消防设施完好,消防泡沫应按泡沫舱容储备。

  第十三条专业救助船应遵守通信规则和情况处置规定,收到遇险信息后,立即逐级报告。

  专业救助船执行救助待命任务期间,要保证信息和通讯安全畅通,保持GMDSS正常值守(包括C站),接受岸基救助值班指挥部门的监督检查。

  全天候大功率专业救助船接到救助指令后30分钟出动;快速救生船20分钟出动;高速救助艇20分钟出动,华英系列救助艇15分钟出动。冬季(10月1日至翌年2月底)出动时间在此基础上各延长10分钟。

  第十五条所有专业救助船舶接到救助指令后,在船舶安全适航的条件下,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出动执行救助任务。

  (五)值班待命状态下,专业救助船舶不能按出动时限出动执行任务的航修或厂修计划;

  (四)非值班待命状态下(或不影响救助出动)的专业救助船舶航修、厂修和补给;

  第十八条部救捞局设立救捞总值班室,对全国专业救助船舶实行统一部署和指挥管理,各救助局设立救助指挥值班室,各救助基地设值班室。

  (一)及时准确下达救助指令,了解跟踪掌握现场救助情况,提出处置意见,并及时报告局领导;

  (三)按照应急救助相关预案的规定指挥救助行动,遇有重大救助活动时,组织专家参与指导救助工作;

  (七)负责部救捞局救捞总值班室建设并监督指导救助局各级救助指挥值班室建设;

  (一)组织、指挥责任区内的海上救助,负责专业救助船舶的调度,随时掌握现场救助情况,并报部救捞局;

  (二)按照相关规定,向责任区内飞行队下达救助等任务飞行指令,协调救助航空器参与救助;

  (三)建立救助指挥员制度,在组织实施救助时,充分的发挥救助指挥员的技术指导作用;

  (四)落实责任区内专业救助船舶待命部署要求,并对专业救助船舶的技术状况和人员配备情况做监督检查;

  (一)接到海上遇险救助指令或请求后,立即通知就近待命船舶,保持与专业救助船舶的不间断联系,同时上报救助局;

  (三)组织协调有关专业救助船舶落实训练计划,掌握专业救助船舶维护保养动态;

  第二十二条部救捞局救捞总值班室接到救助请求后,分析判断遇险情况,向值班局领导报告并提出处置建议,根据值班局领导的指示向相关救助局下达救助指令,通报相关的单位,同时掌握救助进展情况,指挥救助工作。

  第二十三条遇有重大救助活动、需要跨区救助力量协助时,由部救捞局指派其他救助局的救助力量增援,救助指挥人员由部救捞局领导担任,或由部救捞局指定的救助局领导担任。紧急状况下或特殊需要时,部救捞局直接组织指挥救助抢险行动。

  第二十四条救助局救助指挥值班室接到上级救助指令,或来自别的方面经证实的救助请求后,立即报告值班局领导,并按照领导意图及时向专业救助船发出指令,组织实施救助。情况特别紧急时可边行动边报告,并随时将救助行动进展报部救捞局。

  向专业救助船下达救助指令时,要简捷、明确,指明救助标的的遇险性质、危险程度、险情变化及对救助的要求等。

  第二十五条救助基地接到救助请求后,立即报告救助局,同时按救助局指令配合专业救助船完成救助任务。

  第二十六条专业救助船接到救助请求,要立即备航,经请示救助局同意后迅速出动救助,必要时通报救助基地。

  在救助过程中,专业救助船按上级救助指令和现场真实的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救助手段和措施及时施救。现场救助进展情况要及时上报。

  第二十七条有非专业救助船舶参与的救助活动,专业救助船舶到达现场后如担任现场指挥船,根据遇险标的的危险程度和现场真实的情况,立即组织实施救助行动。

  第二十八条专业救助船根据救助真实的情况判断认为遇险标的的遇险状态已不存在或遇险标的的安全已获保障或继续搜寻救助已无实际意义,可提出结束或中止救助行动的申请,救助局审核后报部救捞局批准。

  第二十九条各级值班员和待命船舶接到救助请求后,应通过种种渠道主动了解、核实险情和有关救助情况,按规定格式记录并逐级报告。报告主要内容有:

  (一)遇险船舶的船名、位置、遇险性质、危险程度、船旗国、船籍港、船舶类型、载货、起止港、主尺度、吨位、船东、经营人或代理人及联系方法;

  (三)遇险海域的实际水文气象情况,包括风力风向、涌浪大小、潮流、水表温度、冰情、能见度等;

  (五)采取的救助方案、救助存在的困难及取得的效果,现场组织指挥方式及其他救助力量参加施救情况;

  第三十条专业救助船舶应在第一时间将现场拍摄的情况资料发送救助指挥值班室。

  救助结束后,专业救助船舶应及时向救助局救助指挥值班室书面报告救助情况,以及照片、录像资料等;救助局救助指挥值班室应及时将救助总结报告部救捞局救捞指挥值班室。

  第三十一条专业救助船每天18时00分前,分别向隶属救助局救助指挥值班室报告本船动态、人员及油、水储备等情况。

  救助局在每天20时00分前,向部救捞局救捞指挥值班室报告专业救助船舶动态。

  第三十二条救助局救助指挥值班室于每月28日前向部救捞局救捞总值班室报送救助任务月报表。

  第三十三条专业救助船舶发生职工伤亡事故、海损事故或重大险情立即报告局救助指挥值班室。报告内容包括时间、地点、船名、原因、损失情况及采取的措施等。

  第三十四条对在救助抢险、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等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者,给予特别奖励和表彰。

  第三十五条对违反本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由上级部门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对导致非常严重后果的逐级追究责任。

  第三十六条专业救助力量部署及现场动态报告、救助力量调用等事项按《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和《交通部海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反应程序》等有关法规规定执行。

  指对我国海上或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遇险的国内外船舶、航空器、海上设施等进行的以人命救助为最大的目的的救助和救援行为。

  指救助局管辖的可提供船舶动态待命支持服务和后勤保障,负责内陆周边水域及附近海域的快速救助和抢险打捞,并具有对专业救助船舶管理职能的机构。

  指由部救捞局指定的专业救助船舶在港湾、锚地或事故多发海域待命的规定位置。

  指交通部专业救助机构所属的、用于执行海上救助任务的、符合救助待命技术方面的要求的船舶。

  第四十条本办法自2009年12月1日起施行,交通部2003年制定的《专用救助船舶调度指挥管理办法》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