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三元里电动车“出村记”:出招治理与居民应“变”

2024-05-18

  年轻人运动完赶着回家,趁早抢占村外电动车停放点的充电位;“收买佬”入村,一日回收数十台电动车;有人洗完澡后发现停放在楼下大街的电动车已遭清运;十几年的老住户发现一夜之间村内大街小巷从未有过如此宽敞。

  5月10日的一个清晨,发生在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街道三元里联社抗英大街的一场疑似电动车自燃引发的火灾正在此地持续发生影响。联社痛定思痛,决定所有电动车及五类车禁止进入村中停放,仅有外卖员、快递员等配送人员,或持有特殊通行证的市民可以登记入村,限时离开。

  5月16日新规生效后,三元里联社对仍未自主移至村外的车辆进行有序清理,并移除村里原有的充电设施。对于这座拥有大约6000辆电动车的城中村而言,村中的居民也将面对新规带来的生活与出行方面的转变。

  这场声势浩大的电动车“出村”治理行动发生在广州城中村,南都记者现场直击了新规前后的变化景象。

  5月15日22时许,南都记者走访了三元里联社东门之外的机场路沿线电动车停放区域。这里早已停满了三元里联社居民的电动车,不少已启用的充电设施被接上了充电器。

  “手快有手慢无。”何杰在收到联社发布的《关于对提前将电动车移至村外的奖励通告》以后,在14日就提前登记将电动车移出村外。不过,由于部分外围停放区域的充电设施还没有正式启用,因此何杰晚上就必须趁早回村“抢车位”。

  根据三元里联社提供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15日晚已有超过4000辆电动车被车主主动移至村外停放,占村内6000辆电瓶车保有量的2/3。

  走进三元里联社,此时村内的云广播、“大声公”喇叭循环播放着《关于全面加强电动车管理的通告》的内容,提醒村内居民在晚上0时前,主动将电动车移出村外。在村中的主干道抗英大街上,几台清运车辆和一群工作人员正在待命。

  距离新规生效的时间很近了。此时村内无论是较为宽阔的抗英大街还是仅容1-2人通过的窄巷,网格员巡查的身影越来越频繁,电动车的数量也比14日减少了不少。

  “老板,这个电动车的充电马上拔掉,请在1个小时内移出村外。”南都记者跟随两位网格员深入内街内巷检查,发现此时还有少数电动车仍停放在巷道内。其中,还有一台停放在小食店门口电动车还使用着店内的电源进行充电,网格员发现后立刻制止了店主的充电行为。

  当天,三元里联社还有一批“收买佬”在此寻找商机,龚奇就是这里面的一员。他告诉南都记者,自己从早上8点就进村寻找机会,一天下来就收购了将近60台电动车。

  “其实大部分都是没牌的废旧车辆。”龚奇透露,一些居民有上门处理废旧车辆的需求,不管有没有电池,他都按照接近200元一台的价格进行回收。

  正如龚奇所言,新规实施前确有一些居民选择将自己的电动车回收处理。居民刘伟将电动车的车身卖了200元,但车内的电瓶,他坚持单独出售。

  于是,他拎着电瓶咨询了村内的电动车经销商,对方只开出数十元的收购价格,这让刘伟难以接受。“我的车花了2000多块买回来的,骑了也就两三年,车架跟电瓶加起来怎会是只值200多?”有街坊过来问价,他开价300元,也被微笑婉拒。

  0时一过,早已在村内待命的30多辆清运车辆立刻开工,分片区清运仍停放村内的电动车。

  首当其冲的,是停放在抗英大街上的电动车。一周前的清早,这里发生的电动车起火事件成为了三元里联社发布新规限制电动车进村的直接原因。现场还能看到,火场范围仍被帆布遮盖,过火的商铺招牌以及延伸到居民楼3楼墙面上的一片漆黑,显示着彼时火灾的猛烈。

  居民刘霞观看了现场的清运工作。此前,她就响应号召,提前将自己的电动车移出村外停放。对于联社的新规,她也表示比较支持。

  作为在村里居住了十几年的老住户,刘霞认为这次新规的执行带来最大的变化就是街道和巷子变得很宽。“我在这里住了十几年,从来就没觉得巷子有那么宽敞过,有种很舒服的感觉。”

  不过,现场也有人表达出了不满。居民林力看着自己的电动车被搬上清运车辆,他上前要求将自己的车卸下并声称会主动骑出村外,但被清运人员拒绝。

  “我只是回家上去洗了个澡,下来发现过了时间。不跟我打声招呼就清走车辆会不会有点不近人情?”林力一边抱怨着,一边也只能看着清运车关上车门,慢慢地开向远处。

  不到20分钟,抗英大街上的电动车便被清运一空。满载的清运车辆即刻启程,驶向附近万里汽配广场、鸿运汽配、月历城及其周边指定的清理存放点,到达上述点位后将会卸下清运的电动车。车主则需要自行到存放点寻回车辆。

  清运工作完成后,联社工作人员随即在村内的抗英大街、群英大街、三元里小学旁等主要路段,贴上“温馨提醒”告知车辆的存放地点,并公布10条服务热线,方便车主咨询停车事宜。

  目前,三元里联社居民能将电动车停放至位于三元里大道、广园路、机场路、松柏东街、兴泰路等地的停放区域。据三元里联社工作人员介绍,联社还在平英新村出入口、佳豪皮具城、世康大街牌坊出口、宏泰大厦等16个关键点位增设充电柜与充电桩等设施,总计超过2000个充电端口,确保满足群众电动车轮流充电需求。

  “我们还在集中停放路段全覆盖安装150支视频监控,加强监管停放车辆,还在多处配备了专对于锂电池爆燃设计的水基灭火器,尽力保障居民财产安全。”该工作人员透露,自16日起,三元里联社开始对村内原有充电设施进行断电,并在后续逐步移除。

  不过,南都记者发现,除了广园路部分位于高架桥下方的停放区域以外,大部分停放区域并没安装可用于遮阳和遮雨的设施。

  摄于15日晚间的机场路沿线停放区域,可见除充电桩有自带保护盖外,停放区域为露天设置。

  刘霞和记者说,希望联社可以尽快在停放区域加装遮阳棚。“雨水季节快过了,烈日暴晒的时候要到了。电动车要是在暴晒下充电也有很大的可能性发生意外事故。如果有一个棚子能遮雨遮阳,这样我们的车停在外面能安全很多。”

  三元里联社地处广州市白云区最南端,是一座位于中心城区的城中村。根据联社的估算,村内电动车存量约有6000台,是联社居民常用的交通工具。在新规实施后,居民的出行方式是否有出现变化?

  早上8时许,正值上班高峰期,南都记者再次来到三元里联社。现场能够正常的看到,和以往“电动车大军”的情况不同,当天早上居民大多通过步行或骑共享自行车的方式离开村子。

  据了解,为了方便居民进出村“最后一公里”,三元里联社已连续两天联手多家共享自行车企业,在村内投放了数批共享自行车。

  南都记者从现场工作人员处了解到,16日当天上午,全村预计投放超过270辆共享单车,大致分布于广园中路三元里村牌坊、广园中路三元里村牌坊、群英大街幼儿园门口人行道、三元里大道村牌坊村口内侧等10个便捷点位。

  与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相比,村内除了用于配送外卖、快递以及持有出入证用于接送小孩的车辆以外,抗英大街、群英大街以及各条巷道中基本上没有了电动车的身影,街道上也显得比以往宽敞。

  某线上生鲜平台的配送员告诉南都记者,现在配送订单不再像此前那样担心在窄巷中和其他电动车“面对面”导致极度影响通行的情况。“配送的效率感觉比之前快多了,估计这样一天还能跑多几单。”说。

  不过,村内仍有个别“漏网之鱼”未被清运。9时许,南都记者在抗英大街二号楼大门前看到,一楼楼梯侧停放着一辆电动车。记者就此情形询问该楼栋房东,其中一名房东表示“可能有出入证”。

  随后,记者以居民身份拨打了村中的举报热线,并询问何时会对该电动车做处理。直至10时左右,工作人员来到现场,将电动车推出楼房。

  问及为何现在才发现该辆电动车,该工作人员回应,“楼房属于私人住宅,平时关着门难以发现电动车在内,我们也没有权利进门查看。群众举报了我们就会处理。”

  该工作人员还补充道,辖内的部分居民楼被承包出租,属于私人物业管理,“并不全是属于村子管理”。他还表示,“联社基本上已经将电动车都推出去了”。

  而在三元里大街四巷之一,该楼房外墙还停靠着一辆电动车;有数位市民开着电动车在村内游走,或买个早餐,又或者与相熟的朋友闲聊。

  有工作人员解释称,出入证上会写明具体的进村时限,假如发现有人送完孩子后不及时出村且违规在村内骑车,会引导其离开。“一经发现存在未立即离村的情况,将会拒绝其申请进村接送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