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在船舶海洋领域有众多的国际标准发布和立项,给行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那么,船舶海洋领域国际标准总体研制情况如何?我国在这一领域如何发力?
2018 年,船舶海洋领域新发布国际标准32 项,涉及海上安全、海洋环境保护、船舶电气设备、风能发电系统、管线机械、导航与船舶营运、内河航运、船舶设计、腐蚀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小艇、液化天然气设施和设备11 个子领域,其中海上安全领域发布7 项国际标准,数量最多,占比约为22%。
2018 年,船舶海洋领域新立项国际标准73 项,涉及舾装与甲板机械、小艇、海洋环境保护、风能发电系统、海上安全、船舶设计、管线机械、液化天然气设施和设备、大型游艇、船舶电气设备、腐蚀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海陆联运和近海航运、海洋技术、内河航运14 个子领域,其中舾装与甲板机械领域发布17 项国际标准,数量最多,占比约为23%。
2018 年我国船舶海洋领域专家热情参加并主导多项国际标准研制工作,在内河航运、管线机械、腐蚀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子领域共实现我国主导研制新发布国际标准6项1,约占新发布国际标准总数的19%。在船舶设计、水生有害物种、舾装与甲板机械、海上安全、腐蚀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子领域共实现我国主导新立项国际标准10 项,约占2018年船舶海洋领域新立项国际标准总数的14%。另有19项我国主导的船舶海洋领域国际标准(于2018 年之前立项成功)正在持续推进研制工作中,约占在研船舶海洋领域国际标准(于2018 年之前立项成功)的37%。
一是国际标准研制难度逐渐加大。近几年,我国主导研制的国际标准内容也由舾装与甲板机械等传统优势领域逐步向压载水、智能航运、极地、LNG船舶等前沿领域拓展。但前沿领域如船载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国际标准的研制会触及更多国家相关行业和产业利益,且一项前沿国际标准的研制有一定的概率会影响后续一系列国际标准的研究发展趋势,因此在推动前沿领域国际标准立项和研制时会受到来自欧美等国家方面的阻力,国际标准的研制难度逐渐加大。
二是船舶与海洋技术领域国内资源分散,顶层设计不足。一项或一系列国际标准的研制,需要从行业角度开展前期的充分论证和策划,从而深入挖掘行业的发展需求和明确业内急迫解决的问题。船舶与海洋技术领域国际标准内容覆盖船舶、航运、海洋、防腐、声学、风电等多个领域,其国际标准研制前的论证和策划工作需要更加多国内技术资源的支撑,但目前国内的有关技术资源分散,缺乏针对船舶与海洋技术领域的顶层规划设计,导致国内技术资源的支撑作用发挥不足,我国主导提出的国际标准草案在立项和研制环节的推进阻力大。
目前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船舶与海洋技术领域,我国承担了ISO/TC8(船舶与海洋技术技术委员会)主席和秘书处、ISO/TC8/SC4(舾装与甲板机械分技术委员会)主席和秘书处、ISO/TC8/SC13(海洋技术分技术委员会)主席和秘书处、ISO/TC8/SC12(大型游艇分技术委员会)副主席及多个TC8直属和分技术委员会下属工作组召集人工作职务,这为我国主导相关工作开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目前国内尚缺乏对这一平台的有效引导和利用,希望可以在推进国际标准研制之外,能够深度挖掘平台资源更好地辐射和带动国内在船海领域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开展,能够进一步服务于国家相关战略规划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一是加强我国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相关机构和国家的沟通,统筹和巩固国际资源。针对舾装、甲板机械、压载水、智能航运、极地、LNG 船舶等船舶与海洋技术中我国参与的重点领域,就有关技术内容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有关技术委员会以及国际相关海事组织和机构、航运组织、专家联盟、行业协会、船级社的沟通联系,以更多元的方式统筹和巩固我国的国际资源,减小我国主导提出国际标准的立项和研制阻力,保障我国主导提出国际标准的成功研制。
二是完善国内技术支撑体系,强化国际标准化工作顶层设计。针对船舶与海洋技术领域完善国内相关技术支撑体系,包括专家、设备、技术等资源。并在国内技术支撑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国际标准化工作的顶层设计,深入开展国际标准立项和研制前的论证和策划工作,为我国主导提出国际标准,开展一系列国际标准化工作奠定基础。
三是积极搭建国际标准化创新平台,持续探索国际标准化+,充分的发挥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作用。以“标准化服务产业”为理念,以船舶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为导向,积极搭建国际标准化创新平台,以国际船舶海洋产业和海事技术标准化论坛为平台基础,探索更多的国际标准化+ 模式,开展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国际标准化工作的深层次地融合交流,以国际标准服务船舶海洋产业的发展。
欲知更多详细的内容,请关注《中国船检》2019年1月刊《2018年船舶海洋领域国际标准主要看点》一文
中国船检独家文章,欢迎转载或报道,转请标注明确出处“中国船检或国际船媒”,违者必究!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