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船舶行业报告:全球造船龙头乘行业大周期“扬帆起航”

  技术最先进、产品结构最全的造船旗舰上市公司之一,主营业务为造船、修船、造机(核心配套)三大业务,并大力拓展海洋工程、机电设施等非船业务。作为国内造船行业的领跑者,中国船舶在造船、修船和低速柴油机等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规模优势,公司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等规模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公司军民品舰船产品线丰富,产品结构优势显著。公司造船业务涵盖了各式军用舰船、军辅船和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大型邮轮以及各类特种船等民船船型,包含“好望角型”绿色散货船系列,15.8 万吨苏伊士油船,14000 箱/18000 箱/21000 箱/23000 箱系列超大型集装箱船;并相继开发了 8.5万立方米大型液化气运输船(VLGC)、C型舱液化气船、40万载重吨超大型矿砂船(VLOC)、国产首艘大型邮轮、13000/22000 立方米 LPG 船、21000/22000/35000 立方米 LEG 船等,公司产品技术先进、品类丰富,拥有国际竞争优势。

  船舶按应用场景分为军用及民用船舶:军用船舶主要包含水面战斗舰艇、水下战斗舰艇及辅助战投舰艇三类;民用船舶依据用途不同可分为运输类船舶及功能类船舶,运输类船舶随航运周期需求波动较大,主要包含干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LNG)船、载驳船、客船等。

  中国船舶前身为沪东重机,2005 年与中船集团、三井造船合资建设柴油机子公司 。中国船舶前身为沪东重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8 年并于同年上市,主要营业产品是船用柴油机,为民用船舶和常规舰艇的动力设备。公司不断推进柴油机的研发工作,2005 年沪东重机与中船集团、三井造船合资建设柴油机子公司,引进三井造船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模式,2006 年公司柴油机销量达 108 万马力,主营业务发展迅速。2006 年公司股份无偿划转至中船工业集团,2007 年集团民船资产注入。2006年公司股份无偿划转给实控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船集团直接持有沪东重机53.27%的股权。股权划转促进中船集团内部业务与资源整合,推动中船集团建设现代化船舶产业链。2007年公司通过定增收购外高桥造船、中船澄西、远航文冲等民船企业,公司更名为“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中船工业集团旗下核心民品主业上市平台。2019 年中国船舶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注入江南造船、 广船国际等集团核心军民品资产。中国船舶发行股份购买江南造船 100%股权、外高桥造船 36.3%股权和中船澄西 21 .5%股权、广船国际51%股权和黄埔文冲31.0%股权。公司还与中船集团共同设立中船动力集团。通过资产重组,公司军用船舶造修业务得到拓展,产品覆盖全部船舶和海工产品类型,形成造船、修船、配套一体化业务体系,子公司发挥协同效应推动管理上的水准以及融资能力提升,促进公司价值提升,行业龙头地位得到巩固。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中船工业集团直接持有中国船舶 44.46%股份,为公司的直接控股人。2021 年经过联合重组中国船舶集团持有中船工业集团 100%股份,间接持有公司 50.42%的股份。目前公司共拥有 5 家二级控股子公司,分别为外高桥造船、中船澄西、江南造船、广船国际、中船动力集团。引领 我国舰船海洋装备发展 , 两船集团合并后下属上市平台整合势在必行,未来有望小体量公司优先注入 , 递推至大体量公司逐步整合。中国船舶集团由原中船重工集团及中船工业集团自 2019 年合并形成,是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船舶海洋装备制造商,主营海军装备、民用船舶及配套、非船舶装备的研发生产制造,在大做强造船主业的同时,集团还积极发展壮大修船业、船用配套以及钢结构等非船业务。合并之后有望在多项专业领域中持续发挥领军作用。

  近年来 公司 旗下所属企业技术品牌效应凸显,业务规模与协同方面优势显著 。江南造船是我国历史最悠久、军品结构最齐全、造船效率最高的军工造船企业,民船业务方面打造以超大型集装箱船、液化气船、公务科考船和特种船为主的高技术高的附加价值产品体系。军用舰船包括东方红 3 号、科考船、极地破冰船等各类特种船舶。外高桥造船是中国民船建造领军企业,技术实力丰沛雄厚,现存业务大致上可以分为商船、海工、邮轮三大板块。公司产品有大型邮轮、超大型集装箱船、20 万吨以上超大型油轮( VLCC);公司还设计研发了 8.5 万立方米超大液化气船( VLGC)、 38 米型宽油船、 32米型宽超大液化气船( VLGC)、 LNG 动力船舶、极地运输船舶等特种船舶。广船国际是中国华南地区最大、最强的军辅船生产保障基地,研发并建造了 901型、904A/B 型补给船、布缆船、救助船等保障船型,实现了油轮系列的全覆盖,MR 船建造量一直处在国内第一,公司在半潜船、成品油船、客滚船、化学品船、极地模块运输船、极地凝析油轮等特种船舶领域优势显著。中船澄西是国内修船行业第一家通过中国船级社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在高技术上的含金量、高的附加价值特种船舶的修理和改装业务具有较大市场占有率。中船动力集团是国内一流的动力企业,具备 550 万马力的低速机年产能,国际市场占有率居世界第二,交付安装的多项机型均为世界首台套,其余产品多领先于国内外,获得市场高度认可。

  公司 2022H1 营业收入达 240 亿元,同比降 下降 12% 。2021 年营业收入为 597 亿元,同长 比增长 8% ,营收 整体稳健。公司费用管控良好,2021 年期间费用率为 9.6%,其中销售费用率 1.0%,管理费用率 4.6%,研发费用率 5.2%,由于部分重点项目于 2020 年完结故 2021年研发费用会降低,财务费用为-7.6 亿元,利息收入规模较大。2021 年归母纯利润是 2.1亿元,同比下降 30.1%,净利率为 0.4%。

  公司各下属子公司技术先进,发挥协同效应促进公司整体价值提升。2021 年江南造船厂营业收入为 250.8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5.3 亿元,为我国顶级规模的军船生产基地;外高桥造船营业收入为123.6亿元,归母纯利润是-4.1亿元,公司2021 年在民船、海工领域屡获新单,超额完成年度经营接单任务;中船澄西营业收入为 55.9亿元,归母纯利润是 1.2亿元;广船国际营业收入为 111.1 亿元,归母净利润 0.3 亿元;中船动力集团营业收入为 65.3亿,归母净利润 0.5 亿。

  船舶制造业为关乎国民经济发展与国防安全的重要产业,是我国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成分。船舶制造业为海洋开发、航运交通、能源运输、国防建设等提供必要的技术装备,在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造船行业上游为原材料、配套设备、船舶设计等;中游为船舶总装制造;下游以航运公司和租赁公司为主。船舶行业周期性较强,需求受宏观经济、大宗商品的价值波动等影响。

  船舶建造生产流程:按完工节点分批付款,制造时长约 约 2 年:一艘船舶制造以船东下单委托需求开始,签订合同支付约 10%定金;签约完毕后船厂开始做排单安排,考虑到造船整体周期较长及船坞数量有限,排单市场从数月到数年不等;开工后各产业链环节进行分机制造,大体分为材料费(包含但不限于钢材、焊接、涂装材料、电缆、辅料等)、设备费(动力轮机、电气设备、舾装设备、声呐等)、和施工费(船坞场地费、人工费用、耗材等)。分级制造完毕后进入船坞进行大件组装,包含船体结构焊接、发动机/螺旋桨等固定大件安装,出坞后进行舾装及试航,最后交付。

  船舶制造成本由设备、原材料、人力成本构成。船用配套设备最重要的包含主推进器、主发动机、应急发动机和电气通导等。船用柴油机是船舶最主要的配套设备, 是船舶的“心脏”,它应用于船舶推进动力装置和船舶电站,在船用配套设备中分别占 20-30%和 6-10%。原材料占比25%左右,其中大部分成本为钢材。由于造船行业标准化程度较低、自动化工程量少,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务成本占 25%左右。

  中游为船舶总装制造企业。造船企业以中国、韩国公司为主,包括现代重工(韩)、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中防船务、扬子江造船、三星重工(韩)等造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通常具有较强一体化能力,包括船舶设计、船体建造、动力系统研发生产和舾装生产安装等。

  新能源汽车 储能 锂电池 燃料电池 动力电池 动力电池回收 氢能源 充电桩 互联网汽车 智能驾驶 无人驾驶 汽车后市场 石油石化 煤化工 化工产业 磷化工 基础化工 加油站 新材料 石墨烯 高分子 耐火材料 PVC 聚氯乙烯 绿色能源 清洁能源 光伏 风力发电 海上发电

  (特别说明:本文来源于公开资料,摘录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请参阅报告原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孟羽童自曝在清华大学演讲!退出格力后称准备读研,业内人士:她已属于头部顶流

  柳叶刀子刊:中国癌症死亡上升21.6%,肺癌仍居榜首,中疾控发布最新癌症数据

  2-1!2-2!亚冠一夜2队出线%禁区假摔!马宁明察秋毫:从判点球到改黄牌,亚冠执法零误判

  OpenAI首席运营官:人工智能被夸大了,不可能一夜之间带来实质性的商业变革

  高慧斌: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进展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北京市师德情况的调查

  2024高校毕业生为1179万,同比增长21万,官方发布26条举措稳就业

  Surface Laptop Go 3体验:性能升级 轻巧机身续航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