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船舶检验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船舶具备安全航行、作业的技术条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防止水域环境污染,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三)船舶所使用的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检验的有关交通安全和防止水域污染的重要设备、部件和材料(以下简称船用产品)。

  第三条省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依法设置的船舶检验机构,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实施船舶和船用产品检验工作。

  第四条船舶和船用产品的设计、制造和修理应当执行国家有关规范、规则、规程和技术标准以及中国政府缔结或者参加的有关国际条约。

  第七条船舶经检验满足适航要求的,船舶检验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签发相应的检验证书。未取得有效检验证书的船舶不得航行。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扣留船舶检验证书,不得擅自更改船舶检验机构勘划的船舶载重线。

  第九条未确定船舶购买人的新建船舶,由船舶修造厂向所在地的船舶检验机构申请检验;改建和进厂修理的船舶以及已确定船舶购买人的新建船舶,由船舶修造厂代理船舶所有人或者代理经营人向所在地的船舶检验机构申请检验;其他在用船舶由船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向船籍所在地的船舶检验机构申请检验。

  第十条船舶建造和改建应当符合安全航行作业的技术条件,其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应当经船舶检验机构审查批准。

  第十一条船舶必须由船舶检验机构依照国家现行有关技术规则、规范测定总吨位、净吨位,核定载重线和乘客定额。

  第十二条超过一定使用年限确无修理价值且已不适航的船舶应当停止检验,责成报废。

  (二)更改船体结构、上层建筑、机械装置、安全设备、防污染设备、固定压载等,涉及技术规范要求而未征得验船部门同意的;

  (三)船舶检验证书所涉及的适航条件发生变化或者要求限期完成的项目没有按期完成的。

  第十四条工厂制造船用产品,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认可。未经认可的船用产品不得生产。

  第十五条船用产品制造厂应当向船舶检验机构申请产品检验,检验合格的方可装船使用。

  第十六条船舶检验人员执行检验任务或进行技术认可以及对事故进行技术分析调查时,相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配合和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十七条船舶检验人员一定具备相应的专业相关知识和检验技能,并经考核取得省船舶检验机构颁发的资格证书。实施船舶、船用产品以及水上设施检验时应当严格按照检验规定进行,做到公正廉洁,文明服务。

  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船舶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

  第十八条未经检验或者经检验不合格的船舶、船用产品以及水上设施擅自出厂、使用的,由交通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船舶检验机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来得到的,并可处以20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九条伪造船舶检验证书或者擅自更改船舶载重线的,由港航监督部门责令改正,给予通报批评,并处以船舶检验费1至5倍的罚款。

  第二十条涂改检验证书,或者以欺骗行为获得检验证书的,检验证书无效,由船舶检验机构责令其改正,并补办有关手续。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法律、法规规定由工商、技术监督等行政管理部门处罚的,从其规定。

  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置;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照法律来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船舶检验机构不按规定发放船舶检验证书的,由省交通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船舶检验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照法律来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起诉、又不执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能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所称船舶,是指各类排水或者非排水船、艇、水上飞机、潜水器和移动式平台。

  第二十六条水上水下与航行作业有关的浮船坞、浮筒、沉箱等装置以及浮动建筑和固定平台,按照船舶检验的要求做检验。具体检验参照本办法执行。

  主办: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常州市大数据管理局版权所有:常州市人民政府电子邮箱:br/>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 (市行政中心)3号楼B座116室技术上的支持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