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问诊”除病根

  “为什么这些空的信号波形这么紊乱,会反复出现间跳异常。已经根据经验调整密封间隙了,可为什么信号还会反复发病呢,似乎病根未除?” 正在渤海进行地震勘探的中海油服物探事业部“海洋石油751”船震源工们紧盯着屏幕缩紧眉头。

  水下空通过电磁阀触发点火后,由计时线圈反馈信号,枪控系统根据反馈信号的唯一峰值判定空是否点火。而当空信号间跳时会造成多个信号峰值,这样枪控系统在识别波形峰值时“左右为难”,最终判定空出现不点火或不同步故障。

  班前班后会、设备维保、设备巡检、故障处理是震源工日常工作的主要环节,任何延误都可能会影响正常响炮作业。其中故障处理最考验作业人员的工作上的能力。“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病根不除,不仅增加检修频次,降低作业效率,同时增加物料消耗,提高生产所带来的成本。”船上的震源工们都想尽快解决这一个棘手的难题。

  自项目开工以来,震源故障影响生产作业时效累计13.53个小时,其中因为空信号间跳导致故障就达4.18个小时。虽然震源班组采取了多种处理方法,但大多数都是“治标不治本”,多次“出诊”也都无法根除“病根”,这一故障也成了困扰震源班组的“疑难杂症”。

  近一个多月,震源工们不断翻阅技术手册,研究反馈信号窗口,剖析波形间跳异常特点,通过对计时线圈、修理包、基座等部件做测量计算,在多次拆解验证和搭配组合后,最终找到了“病因”计时磁棒缩进量的细微差距导致了异常间跳的产生。

  “这不到1毫米的缩进量却影响了4个多小时的作业时效,看来咱们的基本功还是不扎实”,虽然最终有效解决了这一“顽疾”,但大家的脸上却写满了严肃。

  从此以后,震源班组时常组织员工做故障案例分析,结合各船队作业环境和故障特点剖析故障原因,模拟故障处理流程,总结故障处理方法。震源班组成员也认识到故障处理过程要做到“刨根问底”,日常工作中要持续做好专业技能培训,提升专业技能。(通讯员:陈振华 贾克滨)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网络视听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