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创!浦东牵头制定航运服务新标准

  7月15日,《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公布满一年之际,浦东牵头制定的一项全国首创航运服务新标准也迎来了重要进展节点:基于浦东推出的全国首个《船舶供应服务 物料产品分类与编码 》区域标准,首批覆盖4大船供物料产品领域的团体标准于7月15日正式对外发布。全方面覆盖所有26大类船供物料产品的《船舶供应物料产品分类与代码》系列团体标准将在年底前分批推出,将做到5万余种船舶供应物料产品“一物一码”精准匹配,从而填补中国在国际船供行业标准制定空白。

  高质量的船舶供应补给服务是保障船舶安全高效航行,提升港口运营效率的重要环节,也是国际航运中心软实力建设的具体体现。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在千亿元级的船供物料市场上,浦东开启了建立高质量国际船舶供应服务标准体系的新篇章,助力国内船供业抢占国际话语权。

  润通航运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总部在上海自贸区的跨国非公有制企业,业务涵盖港口远洋船舶生产生活物资、食品,备件供应,船舶消防救生设备检验测试,各种船设备维修等多种船舶供应链及船舶技术保障服务。润通在国内12座主要港口城市设有分公司,在新加坡、韩国、荷兰设有3家海外分支机构,船舶供应领域业务规模位居全球前列,为国际知名船东及船管公司如中英船管集团、贝仕船管集团、卫狮船管集团、地中海邮轮以及中国科考船雪龙号等提供供应保障服务。

  “标准化程度偏低,这一直是制约行业高水平发展的瓶颈。”润通航运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福宇表示。由于现行船舶供应物料采购标准目录不完善,国内国际船东、船供物料供应服务商以及物料生产企业之间还在以各自不同的要求,以传统手工方式来进行信息交互,协同效率低,易产生差错,尤其是服务全球客户的时候,面临着非常多的困难。

  标准化是促进国家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中国公司参与国际竞争质量与规模的关键。在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工商联国际物流商会智库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助理潘柯良看来,“破冰”老标准,制定新标准,中国市场早有底气。

  随着国际航运业东移及中国制造业大国崛起,国际船舶供应物料产品供应从50年代基本国外生产,早已转变为大部分源自中国。

  “国内从事该领域的企业如润通等,因为市场占有率的逐年提升,对产品编码早有经验,如果不做突破,不制定标准,虽然采购的产品近70%来自中国,但沿用海外标准签订合同,构造供应链,中国始终只能处于代工生产的地位。”潘柯良说。“建设与国际接轨的船舶供应服务标准体系,用标准推动市场,取得国际话语权,势在必行。”

  对浦东而言,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征程,意味着在“深水区”摸索、“无人区”探路,勇挑重任、敢为最“难”。

  《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要求浦东着力推动规则、标准等制度性开放,提供高质量产品供给,更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

  2021年,在上海市交通委员会指导下,浦东新区商务委(航运办)牵头开展《船舶供应服务物料产品分类与编码》区域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

  在原有国际常规编码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国际船舶供应行业发展实际,将船舶物料供应产品分类优化调整为26类,将编码扩充至11位,为后续做到5万余种物料产品“一物一码”精准匹配制定了分类与编码规则,满足常规船舶航行补给的日常、季度及年度补给要求。

  行业领头企业和众多行业上下游企业积极做出响应并参与了标准的讨论与制定,在标准的国际对接、编码的可扩展性和行业的适用性方面也做了充分的考虑和应对。

  “我们是双手赞成,热情参加。虽然在船供物料供应上积累的数据齐全,但区域标准落地不是一家公司能推动的,需要政府的指导意见。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对推动船舶供应行业标准化发展,推出区域标准、团体(行业)标准甚至未来的国家及国际标准,都是一个重大的机遇。”黄福宇说。

  2021年12月,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船舶供应服务 物料产品分类与编码要求》得到了行业代表和专家的一致认可,作为上海市推出的全国首个船舶供应服务区域标准,正式对外发布,该标准作为政府主导标准填补了船供行业国内标准的空白。

  以上海港为例,每年上海港国际船舶供应近300亿产值,按由于编码产品覆盖不足导致的供应业务出错率平均15%的估算,将产生约45亿价值的产品需退换货,再加上重复性物流、备货、发票重复开具等人力物力投入,就是笔巨大的低价值成本开销。随着该标准的出台和行业数字化应用扩大化,行业业务对接、货物匹配和供应周转率得以有效提高,退换货率将大幅度降低至少30%以上,将带来数十亿的行业直接经济效益提升。

  业界专家觉得,全国首个船舶供应服务区域标准推出后将间接影响和推动物流供应链、上下游产品生产、全国重点港口船供业务扩大,带动这个千亿级市场效率、效益的提升,按照10%的保守能级提升估算,也是百亿级的价值带动。

  随着航运业数字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不断向前推进,航运服务标准化、数字化慢慢的变成了全球国际航运中心新一轮发展和竞争的重点赛道。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企业遭遇了物资无法及时供应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产业链上下游的联动协同机制尚未完全数智化,供应链未能在不确定环境中敏捷反应,使得企业在面对原有供应商“停摆”时难以快速通过全国寻源,找到供应链替代方案。

  润通航运则通过“数字化”盘活了国内港口船供物料的供给调配,即便在4、5月份,业务也保持了正常的良性增长。

  “虽然目前全球的船供行业数字化覆盖进展相对缓慢,但我们公司很早就进行数字化建设,2020年疫情发生后,公司积极推行‘云上调配’‘云上作业’模式。今年前几个月我们迅速把集团在上海港的作业能力转移到中国及全球的港口。数据库建立的基础是标准化,这次浦东推出的区域标准,是行业向数字化转型的奠基石,让企业更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润通公司表示。

  据悉,新加坡也由相关政府创新机构牵头,针对国际船舶海事服务行业推动数字化转型。其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开展标准的研究和制定。

  主导、参与起草5项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10余项上海市区域标准的标准化专家潘柯良认为,随着船舶供应服务区域标准和系列团体标准的出台,将吸引国内更多的船供企业加入,这一“上海标准”有望成为“全国标准”,随后向全球航运市场输出, “用的企业多了,自然将倒推全球市场使用这一更完善的标准代码,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在国际航运服务业务上,我们掌握了话语权。”

  浦东新区航运办表示,从上海市区域标准到一系列团体标准的出台,得到市交通委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全力支持,推动船舶供应行业形成对标国际的标准化体系,是浦东航运提升软实力,助力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升级版的关键一步。同时,通过前期与海关和税务部门的一同研究,标准的出台将帮企业提升船供物料申报规范及解决贸易痛点问题,给公司能够带来直接的收益。将进一步吸引一批船供企业在引领区的集聚。

  “标准未来发展目标是成为国家标准,以提高经营效率,扩大市场之间的竞争优势引导国际船舶供应上下游产业链广为应用,推动提高中国船供物料制造业的自主品牌参与国际市场之间的竞争能力。”浦东新区商务委副主任董晓玲表示。

  下一步,浦东将探索打造浦东国际航运服务业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引导国际航运领域头部企业,以标准化、数字化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促进行业提升竞争力与影响力,对比新加坡等国际知名国家和地区,提升国际航运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