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宇造船完成大型LNG船碳捕集及储存系统实船性能验证

  北极星碳管家网从国际船舶网获悉,10月6日,韩国大宇造船宣布,已成功完成了在大型LNG船上搭载船用二氧化碳捕集和存储(Onboard CO2 Capture System,OCCS)系统的实船性能验证,在碳中和环保船舶的研发建造领域又迈进了一步。

  OCCS是将在船舶航行过程中排放的尾气,经过吸收、再生部分二氧化碳后分离的工程,再送往船内以副产品形态存储,入港后从陆地上安全排出的环保技术。通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能节约船舶航行所需的运营费用。

  在本次性能验证中,大宇造船通过在希腊海运公司Gaslog订造的17.4万立方米LNG船上搭载OCCS系统,完成了船舶尾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再生和矿物碳酸化等连续工艺流程。

  该项OCCS技术的特征是,相比其它的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能耗非常小,而且设备本身在运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相比来说较低,特别是设备尺寸也小,因此备受市场瞩目。目前,大宇造船已从韩国知识产权局(KIPO)获得OCCS技术相关的专利授权42件。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加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意味着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制定了区域标准《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集测试平台运行技术规范(送审稿)》,并于2023年12月13日至2024年1月12日间公开征求意见。本文件规定了有机胺法二氧化碳捕集测试平台运行、系统工艺流程、系统投运前检查与准备、系统投运、系统运行监控与调整和系统停运操作规范。本文件适用于操

  10月31日,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科学技术创新国际合作联盟成立大会在西南石油大学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才能,国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气司相关负责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油气和新能源分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何江川,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安全总监兼新能源部总经理杨

  10月25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促进炼业绿色创新高水平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指出,到2025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千万吨级炼油产能占比55%左右,产能结构和生产力布局逐步优化,技术装备实力逐渐增强,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逐步提升,炼油产能能效

  近日,中央研究院完成其自主研发技术——二氧化碳捕集耦合电解制氢(ICCHP)技术的15项核心专利及专有技术转让工作,标志着“中央研究院同步开展ICCHP研发技术和成果转化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了国家电投力量。ICCHP技术是中央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一种先进碳捕集技术。中央研究院拥

  9月13日,《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促进条例》对外公布,根据条例,自治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将能源和战略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融合,完善能源和战略资源重大建设项目的污染治理、生态恢复、土地复垦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指将CO2从工业过程、能源利用或大气中分离出来,直接加以利用或注入地层以实现CO2永久减排的过程。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我国要建立一个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零碳能源系统,并将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CCUS技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我国化石能源低碳

  8月31日,笔者在新疆敦华五彩湾工业园区CCUS项目施工现场看到,30多名实施工程人员正在抓住当前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加紧换热站及维修间屋顶浇筑、球罐焊接等工作。该项目是开发区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又一具体行动,也是开发区首个CCUS项目。CCUS(二氧化碳捕集、贮存、利用),是国际公认的显著减少碳排放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8月31日,华能陇东能源基地百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研究及示范项目桩基顺利开工。百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研究及示范项目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华能陇东能源基地,依托基地正宁2×1000兆瓦调峰煤电工程建设,采用燃烧后化学吸收二氧化碳捕集工艺路线

  8月18日,伊吾县政府与广汇碳科技公司在2023(中国)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现场签订招商引资合同。伊吾县委副书记郭现锋,广汇集团党委书记、常务副总裁,广汇能源董事长韩士发代表双方进行签约。本次签约,计划在伊吾工业园区投资20亿元,建设广汇能源二氧化碳捕集、管输及驱油一体化(CCUS)项目,以新疆

  8月7日,河钢召开“钢铁行业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工业示范项目启动会暨技术方案论证会”,真正开始启动钢铁行业CCUS工业示范项目,并完成了工艺方案论证,标志着河钢CCUS由“储备型技术”向“应用型技术”推进迈出了关键一步。河钢集团副总经理李毅仁出席会议。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全球产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6月30日,盘锦市人民政府印发《盘锦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3.7%,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5.5%,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确保完成辽宁省下达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指标要求,为实现碳达峰目标

  1月9日,全球首套散货船碳捕集系统(OCCS)成功交付,海事界脱硫脱碳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又多了新选择。船载碳捕集系统(OCCS)是碳捕捉技术在船舶上的应用,它将船舶排放废气或燃料中的CO2进行分离捕捉,通过运输工具输到目的地加以资源化利用或注入海底/地层封存,防止其进入大气层,以实现船舶排放的

  6月10日,在希腊波塞冬国际海事展(Posidonia2022)上,大宇造船与希腊海运公司Gaslog以及美国船级社(ABS)签订了合作开发船载二氧化碳捕集及储存技术(OCCS,OnboardCO2CaptureSystem)的协议。OCCS是将在船舶航行过程中排放的尾气,经过吸收、再生部分二氧化碳后分离的工程,再送往船内以副产品形态储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于2023年12月26日发布《天津市2023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根据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要求和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报告及核查结果,对原有年度碳排放量2万吨以上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录进行了更新,形成了2023年天津市纳入碳排放权交易的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共154家。结合“十四五”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与信息化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发改环资〔2023〕1529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加快提升我国重点产品碳足迹管理上的水准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和组织实施要求等,搭建起

  近期,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了总体目标:“十四五”期间,产业体系与用能结构优化取得积极进展,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提升工业公司绿色制造水

  全国碳市场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降低全社会控制成本、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11月8日,中国碳市场大会2023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发表了题为“中国碳市场建设:成效与展望”的主旨演讲,分享了他对中国碳市场创新可持续发

  电网碳排放因子体系尚不完善、绿电环境价值未得到充分认可,亟待政策制定方尽快理清管理逻辑,为推动电力消费端碳减排、落实“双碳”目标夯实基础。作为碳排放的重点领域,电力消费端碳减排量的核算关乎整体减碳进程。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10月27日发布的《中国区域电网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研究(2023)》

  “我国88%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化石能源利用过程。面向碳中和目标,我们正面临一场史无前例的由化石能源走向新能源的能源绿色转型。”11月8日,中国碳市场大会在上海召开。在上午主会场主旨发言环节,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院长黄震教授分享了他对碳中和目标下

  “我平时喜欢在自家地里栽种花草树木,让我没想到的是,我种植的树木还可以通过林业碳汇交易‘卖空气’获得收益,以后我还要多种些树木!”勐先镇村民苏子庭高兴地说。林业碳汇交易俗称“卖空气”,即二氧化碳排放企业通过购买林木产生的碳汇量的空气,来抵消它们自身相应的碳排放,实现经济发展与生

  近日,中海油电力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绿证交易买卖平台将4000张绿证分配给中海石油舟山石化有限公司,成功完成了中国海油首笔绿色电力证书交易,标志着中国海油在能源企业绿电低碳转型的道路上持续探索新方法、开辟新路径。绿证即绿色电力证书,是国家对每兆瓦时非水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上网电量颁发的

  10月25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促进炼业绿色创新高水平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指出,到2025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千万吨级炼油产能占比55%左右,产能结构和生产力布局逐步优化,技术装备实力逐渐增强,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逐步提升,炼油产能能效

  山东省枣庄市人民政府发布《枣庄市碳达峰工作方案》,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工程等碳达峰“十大工程”,统筹推进能源、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领域绿色低碳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枣庄市碳达峰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部署,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总体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近日,江西省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印发《江西省低碳零碳负碳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主要目标为,到2025年,通过创建60个左右低碳零碳负碳示范工程,一批示范项目落地实施,一批先进适用绿色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工程示范效应初步显现,为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探索有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