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水平

  ——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下降幅度,几乎是全球金融危机后2009年下降幅度的五倍。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下降幅度超过了能源需求的下降幅度,原因是疫情对石油和煤炭的需求打击比其他能源更严重,而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需求量却在增加。尽管2020年会降低,但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仍为31.5Gt,这促使二氧化碳在2020年达到有史以来最高的年平均浓度,即百万分之412.5,比工业革命开始时高出约50%。

  2021年,由于对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反弹,全球与能源有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预计将反弹并增长4.8%。碳排放增长量超过15亿吨,这将是自十多年前全球金融危机后碳密集型经济复苏以来最大的一次增长,它使2021年的全球排放量比2019年的峰值低约4亿吨二氧化碳,即1.2%。

  尽管2021年全球经济活动高于2019年的水平,全球能源需求也反弹到2019年的水平之上,但IEA预计二氧化碳排放量不会完全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即使2021年石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超过6.5亿吨二氧化碳,与石油有关的排放量预计也只能恢复到2020年下降量的一半左右,因此应保持比2019年水平低5亿吨二氧化碳。2021年,国际航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疫情前的水平低2亿吨二氧化碳(或三分之一),而公路运输和国内航空的排放量在2021年将接近3.5亿吨二氧化碳(或5%),低于2019年水平。全球运输活动的全面恢复将使与石油有关的排放超过2019年的水平,并使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增加1.5%以上,远高于2019年的水平。

  全球煤炭使用预计将在2021年反弹,并推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约6.4亿吨二氧化碳。这将使煤炭的排放量达到14.8Gt CO2。比2019年的水平高出0.4%,与2014年全球与煤炭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高点相比,只差3.5亿吨二氧化碳。电力部门在2020年煤炭相关排放的下降中占不到50%,但在反弹中占80%,根本原因是亚洲的燃煤发电迅速增加。

  2021年,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预计将增加超过2.15亿吨二氧化碳,达到7.35亿吨二氧化碳的历史上最新的记录,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2%。建筑物和工业中的天然气使用占了这一趋势的大部分,其中公共和商业建筑的需求在2020年下降幅度最大,但在2021年预计恢复幅度最大。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目前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三分之二以上,而发达经济体的排放量正处于结构性下降,尽管预计2021年将有4%的反弹。

  中国的排放量可能会增加约5亿吨二氧化碳。由于2020年的能源需求和排放已经增长,2021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应比2019年的水平高出6%,即近6亿吨二氧化碳。2021年,所有的化石燃料都将导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但煤炭预计将占主导地位,对排放量的增加有70%的贡献,主要是由于电力部门对煤炭的使用增加。尽管中国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量迅速增长,但在2019年和2021年之间,燃煤电厂的产出增加了330太瓦时,或近7%。

  2021年印度的经济复苏将使排放量比2020年高出近2亿吨,使排放量比2019年的水平高出1.4%(或3千万吨)。煤炭需求的反弹高于2019年的水平,推动了印度的排放量增加,预计2021年燃煤发电量的增长可能是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量增长的三倍。目前,印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与欧盟的排放量基本持平,为2.35亿吨,尽管按人均计算仍比欧盟低三分之二,比全球中等水准低60%。

  在美国,2021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预计将反弹超过2亿吨二氧化碳,达到446亿吨二氧化碳,但仍比2019年的水平低5.6%,比2005年的水平低21%。煤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预计将比2019年低近12%,因为2020年煤炭发电的使用可能只恢复到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和天然气损失的40%。石油的使用是美国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大贡献者,应保持比2019年的水平低近6%,因为整个2021年的运输活动仍然受到限制。

  欧盟的经济前景比世界别的地方暗淡,其二氧化碳排放可能会反弹得更少。2021年预计增加的8000万二氧化碳将只扭转2020年三分之一的下降。欧盟在2021年的排放量应该是24亿吨。2020年电力部门的排放量下降了9千万吨二氧化碳,其中大部分将持续到2021年,预计2021年燃煤和燃气发电量略有增加,仅能扭转2020年的10%的下降。从2019年到2021年,欧盟的煤炭发电份额下降了近三个百分点,不到14%。

  自2000年以来,发达经济体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1.8Gt CO2,在全球排放量中的份额下降了20个百分点,不到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加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意味着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近日,江苏省政协发布《关于推动绿色能源发展的提案》,其中从政府、市场、企业三个层面提出对应建议,以改善“双碳”工作中相应法律和机制不明确、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困难的问题。原文如下:0018关于推动绿色能源发展的提案调研情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近日,四川省眉山市人民政府印发《眉山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全市产业体系和能源结构更优化,煤炭消费持续下降,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的提高,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有效推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4.5%以上,单位地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云南省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目标“十四五”期间,建材行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水泥产能控制在合理范围,节能低碳技术与绿色建材持续推广,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逐步的提升;绿色制造与清洁生产水平持续提升,水泥、玻璃、陶瓷等重点产品单位能耗、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近日,江苏省政协发布《关于深化“零碳”工厂建设推进江苏碳中和进程的提案》,其中指出,在“零碳”工厂建设的路上,要努力破解三个方面误区,一是短期行为误区,二是碳排放核算误区,三是碳汇交易和购买误区。提案中还提到,在消费形式上,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将实现电能替代

  碳排放权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大制度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多年探索、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以专项行政法规形式确立和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确保碳排放权交易活动有法可依。《条例》的出台是对《中央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日前,国务院公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的出台是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中的里程碑事件,开启了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法治新局面,是贯彻落实

  近日从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获悉,宁夏积极地推进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碳配额履约清缴工作。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按应履约重点排放单位数量计算,宁夏完成2021年度履约的重点排放单位为36家,履约完成率为94.74%;完成2022年度履约的重点排放单位为38家,履约完成率为100%。

  2024年1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775号国务院令,公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日前,司法部、生态环境部负责人就《条例》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问:请简要介绍一下《条例》的出台背景。答:碳排放权交易是通过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等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已经2024年1月5日国务院第2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75号《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已经2024年1月5日国务院第2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总理李强2024年1月25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

  2024年1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775号国务院令,公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日前,司法部、生态环境部负责人就《条例》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问:请简要介绍一下《条例》的出台背景。答:碳排放权交易是通过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等

  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碳排放权交易是通过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助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制定专门行政法规,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管理提供明确法律依据,保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在日前召开的陕西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委员联组专题讨论会上,陕西省政协委员、农工党陕西省委会主委、西安市政协副主席王国根建议,快速推进氢能全产业链发展。王国根建议,一是推进氢能供应绿色化,短期重点发展工业副产氢,探索推进非化工园区电解水制氢、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制氢、制氢加

  2023年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获得的新增投资再创纪录,同比增长10%至6,730亿美元。光伏投资是主要驱动因素,占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而风电投资创下历史上最新的记录。然而,风电行业并非一帆风顺,海上风电项目资本的激增在很大程度上被陆上风电投资的下降所抵消。(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彭博新能源财经ID:BloombergNEF)

  2023年,全省电力运行状态趋势良好,电力供应保障充足有序,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与外送电量均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发电结构持续优化。发电装机容量稳步增加,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装机占比近四成。截至2023年底,全省发电装机容量13304.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0.1%,较上年末增加1224.5万千瓦。分类型看,火电(包括燃煤、燃气

  2024年2月6日,中集旗下电解水制氢装备专业公司中集集电,在中集集团总部举行了中集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制氢创新技术论坛暨中集集电低负荷运行电解制氢技术发布会。中集集电常务副总吕国爱做了详细技术发布报告,围绕“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怎么来实现低负荷运行”核心问题,从影响电解槽低负荷运行的原因、解决方案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近日,国家能源局召开2024年1月份全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开发建设形势分析会。会议要求,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习“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10周年,做好2024年工作意义重大。一是抓好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推动基地项目按期

  近日,国家能源局召开2024年1份全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开发建设形势分析视频会。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万劲松出席会议并讲话,局总工程师向海平主持会议。会议总结了2023年全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总体发展状况,梳理了2024年重点工作考虑,听取了上次月度形势分析会提出的意见建议落实情况、全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重大项

  1月26日,随着鼠标清脆的敲击声,14.8万张国际绿证被分配给捷普电子(广州)有限公司,标志着中国海油完成了首单国际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证书交易。国际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证书,简称国际绿证(英文缩写“I-REC”)是由总部在荷兰的非盈利基金会I-REC标准(I-RECStandard)核发的一种可在全世界内交易的国际通用绿证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4年2月5日,江苏省常熟虞山高新区与北京明阳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明阳氢能”)签约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氢能源领域携手共进,打造华东区先进氢能装备产业基地。明阳氢能将在虞山高新区建设面积超过1.6万平米、年产2GW的制氢设备的产业园区,依托园区周边完善的高端装备制造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1月25日,湖北省委、省政府举行一季度全省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仙桃市总投资170.3亿元的32个项目开工建设。在仙桃分会场开工的华润仙桃电厂二期2×660MW超超临界燃煤发电项目,总投资48.35亿元,投产后年发电量55亿千瓦时,预计新增年产值25亿元、年利税3亿元。

  好了伤疤忘了疼?来源:能源新媒文/武魏楠近日,全国各省陆续开始了1月的电力交易活动。但湖南省电力交易中心的2024年1号公告发布后却引起了较大争议。限价之争根据湖南电力交易中心关于组织2024年1月电力市场交易的公告,湖南省煤电集中竞价交易基于燃煤发电基准价的各时段申报价差范围为:尖峰时段:

  一、国际能源大事28加速全球气候行动当地时间2023年12月13日,《联合国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阿联酋迪拜落下帷幕。来自198个缔约方的谈判代表齐聚迪拜,对《巴黎协定》进行了首次“全球盘点”,并最终达成《阿联酋共识》,提出将1.5摄氏度的升温目标控制在可实现的范

  近日,武汉市印发大气和水环境质量达标提升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方案提出,提前做好电力供给替代方案,推进华能武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国电长源第一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武汉钢电股份有限公司燃煤发电机组提前退役。推进重点用煤企业加强节约能源改造,削减煤炭用量,加快实施现役煤电机组节能

  2023年12月28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2024)》,自2024年1月1日起实施。相对于之前发布的公告,本次公布了进出口产品具体的税则,其中包含煤炭。税则显示,2024年1月1日起,恢复煤炭进口关税。普通税率为20%;特惠税率为0;协定税率基本为0;最惠国税率中,无烟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