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修斯之船与体系视角

  有一天,我把忒修斯之船问题抛给学生,不过这并非是为了评论哲学悖论问题,而是为了评论体系的概念。更精确地说,是评论技能体系的概念。

  先改编一下的介绍:忒修斯之船描绘的是一艘可以在海上飞行几百年的船,可以取得不间断修理;只需一块木板腐烂了就会被替换掉,以此类推直到一切的部件都不是最开端的那些。那么,悉数部件更新之后发生的这艘船是否仍是本来的那艘忒修斯之船,仍是另一艘彻底不同的船?

  从技能体系的视点来确定一个目标,是要承认其技能构件相互之间以怎样一种结构和功用结合在一起的。一艘船之所以为船,在于它是一个满意人某种需求的人造物。把它拆解成船帮、船底加上龙骨等根底构件,拼装成一个水上运载用具。站在零部件替换的视点,忒修斯之船当然可以一块板一块板(一个部件一个部件)地被替换,但作为运载用具的技能功用目标并没有实质改变。因而,人们给了它一个身份:忒修斯之船。

  它是忒修斯之船,这个身份带给人的价值正在于人们在命名一个目标时,指向特定的匹配目标。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后来对此进行了延伸,假设用忒修斯之船上取下来的老部件来从头制作一艘新的船,那么两艘船中哪艘才是真实的忒修斯之船?体系,是由各组件有机组合为一个新的功用产品后涌现出的新身份。这一身份一旦取得,原创身份便绝无仅有。而从头拼装后的复制品,毕竟没办法脱节“复制品”的身份。假设没有本来的体系结构在先,这一艘旧部件组成的旧船,就是一艘随意怎么命名都可以的另一艘船罢了。

  忒修斯之船的认知窘境是否处理并不重要,我的目的是经过一个兴趣问题带学生用体系概念的要素去调查一个技能实体目标并考虑能否进行相对有用判别的问题。无妨持续考虑一下,这样的一个问题假设放在当下会怎样?在工业时代,复制品大量出现,人们反而寻求可以有共同身份符号的产品。工厂里的设备编号、交通上的车辆编号……这些目标并不能简略依靠其组成部件的编号组合取得简略身份。拼装之后的体系,也就诞生了一个新的目标:一个或许命名为X或Y或Z的体系实体。类比考虑,一台旧灯/一辆旧车/一个旧设备……可以直接进行怎样的改造,让它坚持旧有的风格仍是完成一个全新的技能内核的产品?体系的演化与优化、体系的从头规划,其间的变与不变,有一点考虑的兴趣。

  假设这艘船在海上漂流不止几百年,而是千年今后,在技能不断改造之下,船主也或许造一艘新的机电动力船,而仍然命名为忒修斯之船,这又是一个情感留念的问题了。但是命名的逻辑窘境仍然存在,假设一个哲学教授造了一艘游艇,将其命名为忒修斯之船,专门用于讨论这个连续了两千多年的问题,它从逻辑上是否更契合忒修斯之船的本意?而跟着AI的参加,未来更杂乱的体系身份是否会有新的忒修斯之问?技能之内怎样看?技能之外怎样看?在人与技能互动之间,又有怎样的视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