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eel月报:船舶行业月报(2023-11)

  2023年1-9月,全国造船完工量307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0.6%,新承接船舶订单量573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6.7%,手持船舶订单量1339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0.6%,以修正总吨计全球占比46.0%、63.5%和50.2%,均位居世界第一。目前船市由出价能力强的综合性船东边际定价,在我国造船企业逐渐掌握定价权之后,我国船舶行业量价齐升,我国船舶行业周期预计将持续向上。

  船舶行业制造时间比较久,9月新造船价格指数创新高,对近年内船舶行业都有较强的支撑,造船厂产能相对刚性,叠加目前全球航运贸易量回暖,船舶行业景气度持续上升。

  在减排政策的压力下,船东拆解的意愿提高。根据克拉克森,船舶拆解是的平均船龄从2007-2008年的29年,到2021年的25年,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船舶更新换代的速度有所提升。船舶订单进入上行周期,上一轮周期从 2003 年开始,2006-2007 年新船订单达到高点。按照船舶约 20 年寿命估算,2026-2027 年有望迎来新一轮新船订单高峰。因此,在2026年之前船舶行业持续处于上升周期阶段。

  价格指标变更:玻璃价格指标由华东(浙江)市场主流价格调整为华东地区市场价

  中厚板本月回顾:10月价格趋势整体震荡走弱供应方面,随着钢厂利润持续收窄,生产积极性有所减弱,钢厂主动开启减产,进入十月后中板供应持续下行,但依旧同比处于高位。流通方面,华东主要普板钢厂发货量正常,北方资源陆续到货。市场货源较为充足。需求方面,十月需求没有到达预期,中厚板下游需求表现不佳,市场采购情绪较差,社会库存持续累积,小样本数据分析来看已经处于三年内同期新高水平,矛盾较为突出,虽然供应下降,但难以化解需求疲软造成的矛盾,去库形势较为严峻。综合看来,需求没有到达预期并持续走弱,供应随着钢厂亏损减产会降低,中板供需矛盾较为突出,10月价格整体震荡偏弱表现为主。

  中厚板下月展望:11月价格趋势震荡下行 供应方面,由于利润亏损叠加库存高企、需求疲弱,钢厂生产积极性转弱,部分区域钢厂检修减产,中板产量呈现高位小幅回落态势,利润回归合理区间需要一些时间,预计11月中板产量将继续减少。流通方面,南北价差倒挂,华北区域价格较低,区域资源流通受限,基本以本地及周边城市消化为主,目前中板仓库存储上的压力较为显著,市场心态偏弱,商家多低价出货为主,但随着减产增加,预计中厚板社库累库趋势将会结束,后续逐步开启去化周期。综合看来,需求整体弹性较小,后期将季节性回落,中板库存持续累增,供需矛盾累积,压力持续增加,钢厂利润收缩的情况下,若后续减产逐渐增加,成本下移开启后将连带中板价格持续下行,预计11月价格将呈现偏弱运行的态势。

  10月型钢运行逻辑分析:供应方面,价格拉涨后,钢厂产量回升,市场去库速度加快,基本面好转。

  原料方面,下游调坯轧钢厂厂内钢坯仓库存储下降,补库积极性增加,且市场上期现资源基差交易活跃,整体成交尚可。成交方面,因利好政策出台,提振市场信心,期螺震荡上行,刺激现货成交。

  11月展望:供应方面,目前长流程公司制作有所恢复,调坯轧材京津冀企业受到环保限产影响将停产3天以上,预计供应情况将略有缩减。库存方面,厂库与社库均去化加快,仓库存储上的压力并不大。

  成交方面:消息面刺激市场交投回暖,多以长时间累积的刚需跌价投机需求造成的,补库操作显著增加,下游订单接单尚可。综合看来,贸易商出货多以前期亏损资源为主,价格持续上涨带来下跌风险加剧,供需基本面矛盾变化不大,仍以供大于需为主,预计11月全国型材价格或将震荡趋弱运行。

  随着欧洲央行的暂停加息,市场开始认为马上就要来临的美联储议息会议是加息也有一定的可能暂缓,然而市场通胀的压力依然较为显著,美债收益率依然处于高位;此外,地缘局势依然处于较为动荡的阶段,市场避险情绪依然较高,因此宏观面对于价格趋势的限制表现依然存在。基本面上,国内连续的去库表现略高于市场预期,考虑到近来新增订单有所减少,下游消费的延续性是当前市场的重要关注点,库存的拐点似乎暂时并不可能会出现;精废差开始慢慢地修复,再生铜市场开始慢慢地提升对价格的接受度,再生铜市场的消费表现也逐步有所提升。总的来看,消费依然表现出一定的弹性,随着再生铜市场的产销表现陆续回升,后续精铜端的消费可能将有所走弱,不过当前铜材端表现生产基数较高,因此即使出现某些特定的程度的下滑也并不会过激的反映在市场上。预计铜价短期延续震荡走势,期间有一定的上行表现,但缺乏持续走高的支持。

  油船、散货船的市场占有率大幅度增长,集装箱船的成交依然可观。1-9月,以CGT计,成交船型占比份额依次为油船(25%)、集装箱船(23%)、散货船(22%)、气体运输船(17%)、其它船舶(12%)以及客船(1%)等。主力船型成交同比变化中,油船保持第一,同比增长279.1%;散货船增长35.9%;其它类船舶(以汽车运输船为主)涨幅为27%;其余主力船型成交同比减少,但要看到集装箱船的降幅明显收窄,其成交量也保持了可观的份额。

  海关总署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9月出口船舶412艘,同比增长18.7%;1-9月累计出口3528艘,同比增长16.2%。其中,液货船9月出口11艘,同比下降8.3%;1-9月累计出口101艘,同比增长9.8%;集装箱船9月出口22艘,同比增长46.7%;1-9月累计出口131艘,同比增长67.9%;散货船9月出口35艘,同比增长12.9%;1-9月累计出口234艘,同比增长2.2%。9月进口船舶124艘,同比下降75%;1-9月累计进口3212艘,同比增长17.3%。

  10月30日,中国船舶发布三季报。2023年前三季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61,330,832.32元,同比(调整后)增长74.82%;其中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08,149,345.64元,同比(调整后)增长58.21%。本期公司全资子公司外高桥造船处置海工平台产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25.21亿元。

  根据克拉克森最新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10月8日),2023年9月份全球新签订单84艘,共计2,015,590CGT,与2023年8月份全球新签订单109艘,共计2,707,051CGT相比较,数量环比减少25艘,修正总吨环比下降25.54%。与2022年9月份全球新签订单174艘,共计4585447CGT相比较,数量同比减少90艘,修正总吨同比下降56.04%。

  从船型上来看,散货船31艘,共计2940500载重吨;油船6艘,共计1232000载重吨;化学品船5艘,共计115998载重吨;集装箱船10艘,共计79000标箱;液化气船16艘,共计1120000立方米;其他船型14艘,共计263253CGT;海工船2艘,共计25927CGT。

  从订单类型来看,散货船新签5艘好望角型散货船、7艘巴拿马型散货船、19艘大灵便型散货船;油船新签3艘VLCC、2艘苏伊士型油船、1艘小型油船;集装箱船新签8艘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和2艘次巴拿马型集装箱船。

  按接单船厂国家来看,9月份全球新船订单84艘,合计2015590CGT,其中中国船厂接获66艘,合计1531713CGT;日本船厂接获8艘,合计112575CGT;韩国船厂接获6艘,合计179034CGT。修正总吨分别占全球新船订单量的75.99%、5.59%和8.88%。

  从船型上来看,散货船356艘,共计27114620载重吨;油船150艘,共计19377331载重吨;化学品船151艘,共计4964439载重吨;集装箱船159艘,共计1503004标箱;液化气船119艘,共计12784912立方米;海工船189艘,共计1277891CGT;其他船型238艘,共计3549058C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