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电子即为船舶配套的电子科技类产品,最重要的包含通信导航设备、测量控制设备和信息系统等,这一些产品在船舶中的配置因船舶类型和档次的不同而异。
船舶通信导航设备主要有:中高频组合电台、卫星通信设施、导航雷达、GPS(全球定位系统)、SART(雷达应答器)、气象传真接收机,船舶内部通信系统等。
船舶测量控制设备主要有:VDR(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EPIRB(应急无线示位标)、电罗经、磁罗经、多普勒计程仪、回声测深仪、自动雷达标绘仪、无线电测向仪,以及操纵控制管理系统和监控系统等。
信息系统主要有: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SsAS(船舶保安报警系统)等。
船用电子科技类产品是船舶配套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船舶中技术上的含金量和附加值比较高的部件。从发展的新趋势看,船舶电子技术正朝数字化、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随着用户对高性价比、高可靠性的要求慢慢地提高,船舶电子科技类产品的制造逐步向系列化、模块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鉴于船舶电子技术是典型的军民两用技术,发达国家考虑其对海军装备和民用海事航运业发展所起的双重作用,普遍重视和扶持大型军工企业进入海事电子行业。从市场规模来看,世界船舶配套产业市场规模约230亿-250亿美元,在船用设备中价值比较大的设备基本为:柴油机、发电机组、螺旋桨、辅助锅炉、甲板机械、操舵系统、导航及测量系统、舱室系统、辅助系统、安全及救生系统,其中船舶电子科技类产品价值约占15%。其特点是产品品种类型多,用户分布面广,流动性强,对价格和服务要求高,但对每种船用电子科技类产品的需求有限(不计船舶改造,每年全世界的大小船只的新船造船量约1万艘)。虽然船舶电子科技类产品总体市场规模不是很大,但对船舶业的影响却不小,特别对我国船舶业来说,船舶电子科技类产品至今仍是一大瓶颈。
我国造船工业的快速地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对船舶配套设备的需求,包括对船舶电子及导航设备的需求。目前我国常规船舶国产设备的实际配套率只有30%左右,高新技术船舶国产设备的实际配套率仅20%左右,特别是作为附加值很高的船舶电子科技类产品本土化率还不到10%,这与我国造船工业的迅猛发展形成了非常大的反差。目前每年全球船舶电子设备需求接近300亿块钱,其中中国的造船修船市场可为船舶电子设备提供每年将近百亿元人民币的市场,但90%被进口产品垄断。
船舶电子科技类产品的开发制造是我国船舶业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国内船舶电子科技类产品生产厂商主要侧重低端市场,以代理国外产品为主,自主创新较少,提供单个零星产品,在产品技术性能、质量、品种和规格方面与国外同种类型的产品比较存在着很大差距,更不可思议的是一些关键的高技术、高的附加价值的船用设备和部件国内根本不能生产,只能依赖进口。目前国内能自主研制的产品仅有磁罗经、陀螺罗经、计程仪、测深仪等,且只能在部分国内船舶上使用。从服务方面看,国内大多数配套厂没有能力或没有意识去建立全球售后服务网络。总之,我国船舶电子国产设备存在缺乏核心技术、没有品牌、没有国际性的销售维护网络,和产品单一、技术起点较低、系统性差、工艺落后等明显问题,基本上还处于学习跟进阶段。在引进国外技术方面,国内江苏、上海、辽宁、山东等地已陆续引进了一些国外厂商或进行合资合作,但大多是一些非核心的技术和产品。在雷达、GMDSS设备、自动舵等方面,由于海外少数发达国家的电子及导航制造商相对垄断,一般不愿意签署专利转让协议,使我国船舶电子技术的引进具有相当的难度。
船舶电子科技类产品的生产目前大多分布在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如德国、英国、丹麦、挪威、美国、加拿大,以及亚洲的日本和韩国等。市场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欧洲和美洲地区,生产与市场分布呈现一定的不均衡性。
欧洲是现代航运业和现代造船业的发祥地,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强大的造船工业及船舶配套工业体系。近年来,虽世界造船中心向东亚转移,但欧洲仍具有强大的船舶配套能力,在船舶配套市场上处于领跑地位,约占世界市场一半的份额。目前船舶电子科技类产品的高端市场主要由欧美国家掌控。鉴于船舶电子商用技术在支持欧美海军系统中所起的及其重要的作用,民用船舶电子系统及技术受到欧美海军高层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推广。
日韩厂家侧重中、低端市场,可提供系列化的产品。日本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取代欧洲变成全球造船大国。当日本的造船产量达到1750万吨时,已形成门类齐全、技术水平高的配套工业,变成全球船用设备制造大国。目前,日本造船配套设备国产化率达98%。日本主要是通过引进欧美国家的先进的技术,并对本国企业实施适当保护,将船舶配套企业逐步整合,按专业分工形成集中生产优势,加强协调,才使造船配套设备国产化率得以大幅度提升。韩国20世纪70年代建造的船舶几乎全部使用进口材料和设备,到20世纪80年代韩国在引进设备和技术的同时,积极地推进船用设备国产化,采取对应的保护的方法,减少进口,促进船舶配套工业的发展。目前,韩国造船配套设备国产化率已达90%。
我国已进入国际造船大国行列,但国内船舶配套产业却非常弱小,企业普遍从欧洲等发达国家进口船舶配套核心设备,致使采购成本居高不下,发动机、电子控制设备等船舶关键配套件一般都从国外进口,进口配套产品比例高达70%以上。目前世界船舶配套产业年产值约230亿-250亿美元,主要生产厂家集中在西北欧和日本,我国虽然在柴油机、发电机组、螺旋桨等船用配套设备的研发制造水平上有了很大提高,但船舶导航设备、通信设施、操舵系统、控制管理系统等船舶配套电子科技类产品,还多采用国外产品。为了适应我国船舶制造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形势,提升中国船舶配套产业特别是船舶电子产业的规模与水平慢慢的变成了当务之急。
一、 国内政策(国家及地方相关的标准、规定以及可能得到的政策与资金扶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