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充电”过程固碳 新技术或将改变能源产业

  而在电池的大家族中,充电电池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与干电池相比,这类电池能反复充电使用,因此常规使用的寿命更长,可以运用的场景也更多。并且,从产品的角度来说,充电电池在电子设备以及大型设备(如电动汽车)上的适配性也更好,可以依据产品的实际的需求调整充放电效率与电池容量。与此同时,也正因为电池被大范围地使用在各种类型的产品中,电池技术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重要的科研课题。

  事实上,电池技术的发展也和热度居高不下的环保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仅从能源模式的角度来说,电能储能在低碳环保这方面,是优于石油燃料的。而就在最近,一项新的研究成果可能会进一步推进电池在低碳环保领域的价值。

  据悉,英国剑桥大学一个研究团队研制出一种低成本装置,该装置能在充电时选择性地捕获二氧化碳气体,放电时以一种受控的方式释放二氧化碳,以此来实现充电时固碳,放电时有效收集并处理产生的二氧化碳。

  并且,这种电容装置本身工艺也非常特殊,其部分组件由椰子壳、海水等可持续材料制造成,体积却只有硬币大小。不过现阶段来说,这种特殊的电容器还面临许多的问题,甚至从功能上来说还无法将其称之为电池。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工具,因此能够储存大量的电荷,而电容器并不依赖化学反应,而是通过电子在电极之间的运动来释放电能。这赋予了它更强的耐用性与寿命,却牺牲了储能效率。如果后续该项目能在储能效率以及实用性上实现突破,或许能给环保事业的发展带去巨大冲击。

  当然,客观地来看,这项处于发展阶段的技术似乎在实用性上特别难看到长远的发展趋势,但是我们也应该相信,它的出现打开了人类对于电池或者说电储能装置发展的一种新的思路。如今世界各国都在强调与环境共处,无论是强制性的还是辅助性的措施,都在刺激能源产业往更加清洁的方向转移,而伴随海上风电、光伏的逐渐推荐,氢能的持续发展,如何更绿色的产电,更环保的用电也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我们有理由相信,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电能会是我们减少碳排甚至固碳的重要工具。

  电能是新能源的一种重要载体,储能产品则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为电能提供了一种灵活调度的手段,提升了电能的稳定性,扩展了电能使用的灵活性。换言之,作为目前储能产品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类,电池技术的发展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影响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速度和稳定能力。因此,电池技

  2024年3月27日14:00,化工仪器组织主题为“第四届锂电池新型检测技术进展及应用”的线上研讨会,对新型检测技术在锂电池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和展望,为深入系统地研究锂电池运行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反应过程提供有力工具,为开发更高安全性、更大能量密度

  项目名称: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深圳研究院)整车和驱动电机电磁兼容性试验设备采购,项目编号:4928-2,招标范围: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深圳研究院)整车和驱动电机电磁兼容性试验

  使用该方法制造的窄带隙钙钛矿薄膜,与宽带隙钙钛矿薄膜结合后,所形成的叠层组件面积达20.25平方厘米,相较之前约1平方厘米的钙钛矿小面积电池明显增大,并且大幅度的提高钙钛矿薄膜的载流子寿命,有效提升了窄带隙子电池的光电性能。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印发《超越传统的电池体系重大研究计划2024年度项目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全部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犯权利的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别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2023年,科学仪器支持政策一进步落实,高端仪器仪表的发展步伐加速。国内仪器企业国产替代方兴日盛,国外仪器[详细]

  2024年,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喜迎成立40周年。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CIE[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