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船师的夏天:在50度船舱内“蒸桑拿”

  渔船“两不符”整治实船尺寸测量,消防救生设备检查,船用无线电设备开机检查……有这样一群人,酷暑时节,头顶烈日,耐着高温,对渔船进行全方位检查,他们是渔船本质安全的“守门员”,他们就是渔检站的验船师。

  8月,气温正高,区渔业船舶检验站的工作人员来到葭沚码头,对示范船更新改造后甲板室内部布置等进行核查。“我们要对照新补绘的图纸对该船甲板室的布局尺寸做测量,确保补绘图纸与实船相符。”验船师先后对船员舱室、厨房、厕所、驾驶室等处所做测量并对全船布局进行拍照留档。

  随后,记者跟随一行人,沿斜梯往下进入该船机舱内,刚进入便有闷热之感,同时一股刺鼻的柴油味迎面而来,不多时,已经汗流浃背。验船师们在这样密不透风的空间里,往往要待上数十分钟才能完成整个机舱的尺寸测量及布置勘画的核对。

  “夏天高温时,机舱内的温度会很高,尤其开着主、辅柴油机情况下甚至高达50多度,尽管机舱内有排风扇和天窗,能保持通风排气,但总体的温度依然很高。”区渔检站副站长杨金龙说,“相较于老旧渔船而言,示范船总体条件较好,比较干净,像去年‘船图、船证’两不符专项整治时,那时测量的项目更多,基本上涵盖了全船布置的测量,条件也更加艰苦,一天下来,一身的机油味和鱼腥味。”

  据了解,“船图、船证”两不符整治已开展一年半时间,排查阶段业已结束,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确认和保证渔船、图纸、安全证书三者相一致,确保实船结构上的布局、稳性等满足规则规范的要求,杜绝私自改装渔船,为渔船安全把牢第一道关。去年6月至8月共计实船测量114艘,大多是年限较高的老旧渔船,作业环境狭窄、闷热、漆黑。三位船检师合作平均一艘渔船全船拍照及数据测量需要2小时左右,一天下来全身干湿交替是常态。

  记者跟随验船师们来到主甲板上,上午10时30分,甲板反射出来的热浪已经让人不断冒汗。“我下去吧,帮我扶一下梯子。”杨金龙正准备对鱼货舱做测量时,刚打开鱼舱,就有一股刺鼻的气味蹿了出来。这是由于伏休期间,鱼舱长时间未进行通风再加上暴晒,易产生有毒有害化学气体,但要想获得最真实的数据,就必须进入鱼舱内部做测量,因此下鱼舱前只能先将鱼舱口打开通风一段时间,确保人身安全情况下,戴好口罩再下去测量。

  杨金龙稳稳爬入鱼货舱内部,仿佛形成肌肉记忆一般,伸开双臂,用手臂大致测量鱼货舱过道的宽度,随后拿出已经晒得发烫的卷尺,进行详细地测量,由于空间存在限制,单人作业至少要在此舱内待上10多分钟,在这样的脏臭环境下工作是对身心的巨大考验,却也体现验船师们的责任和担当。

  这艘示范渔船的船东秤志敏说:“我的船是渔运船,主要负责接收并运输捕捞船捕到的海鲜回到码头。海鲜鱼类腐烂极容易引来飞虫苍蝇等,所以在清理鱼舱之前我们就会对鱼舱进行通风,避免硫化氢中毒问题,然后对鱼舱进行清理洗涤,但是鱼类腐烂的味道还是会有,苍蝇也比较多,这是渔运船都一定会出现的问题,我通常都是会清洗后长时通风,最好能够降低腐臭味。”

  “暴晒后的铁板非常烫手甚至沥青层都会变软熔化,且船上情况复杂,平时检查测量我们会带好手套,以便攀爬船体和对细微之处做测量。”区渔检站王国敏和记者说,自己从事渔业相关工作已有7年时间。一直以来,“反复核查,确保无误”是自己工作的准则,事关安全生产,哪怕工作环境艰苦,工作强度较大,也要牢牢守住渔民们的安全底线。

  “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渔业辅助船救生筏需按核定乘员的200%配备,在极端情况下仍能保证一舷救生筏即时可用。”验船师们也对该船的通导设备及救生、消防设施的配备情况、号灯号型是否按规定配置、逃生通道是否擅自封闭堵塞等问题进行核查,同时也开展了渔船防火围蔽、结构水密性的检查。

  “目前正值渔船开捕前夕,我们在登船测量时也会对已检验合格的渔船进行再次检查,确保渔船安全风险隐患已消除。”杨金龙说,在驾驶室内验船师们详细检查了船上的AIS自动识别系统、确认渔船识别码是否一致,对排查出的隐患,将督促船东船长限期整改,整改后验收完成闭环,确保出港渔船“船、图、证、业”四相符。

  马不停蹄,即刻出发,一行人刚忙完对示范船的实船测量,来不及休息片刻,收拾好工具又赶赴下一站——椒江海义码头,完成对渔船整改后的现场验收。